• 1、《全球通史》记载:“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下列选项与当时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状态相符的是(     )
    A、创立科举制度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建立行省制度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2、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就发展两岸关系、共创美好未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元朝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 C、台湾府 D、驻藏大臣
  •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和民族交融是重要的历史现象。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把包含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迁到中原。对这些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改革的唯一内容 B、北方人口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C、迁都洛阳是为了学习鲜卑族文化 D、北方人口南迁是去学习南方的技术
  • 4、某中学历史组开展“图说历史”的比赛活动,小明同学找到的如下图片能说明当时的人们(     )

    A、使用磨制石器 B、方便储存稻谷 C、过着定居生活 D、出现贫富分化
  • 5、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人民渴望的是和平。习近平指出:“现实地看,世界仍很不安宁,局部动荡和战争此起彼伏。和平需要以建设性行动来争取、靠斗争来赢得。”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示意图                                                     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追溯历史,战争通常是由“火星”引爆的。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星”是什么?
    (2)、纵观时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扭转整个战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观察上图,哪一地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主战场?
    (4)、痛定思痛,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5)、展望未来,你认为应该如何维护和平,守卫家园?
  • 6、蔗糖的历史,既是一部世界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征服美洲的时候,积极开采金矿银矿,并且建立庄园来种植甘蔗、烟草和棉花。这些矿场和庄园成为美洲生产和出口的大宗支柱,其中甘蔗种植尤为重要。在中世纪,糖在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必须由中东进口,而且价钱令人咋舌,使用的时候百般珍惜,……等到美洲开始有了一片又一片的大型甘蔗园,就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糖运抵欧洲。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

    材料二   制糖在英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随着现代技术的兴起,这个产业在19世纪初发生了变化,大大加速了廉价砂糖的加工过程。伦敦是英国炼糖厂的发源地,随着该行业的快速扩张,炼糖厂渐渐扩散到利物浦、布里斯托尔等重要港口。由此,原来仅作为少数上流阶层的饮食调味品、药品或礼仪用品的砂糖,逐渐变成了人们可以日常获取的物品。

    ——【英】詹姆斯·沃尔韦恩《糖的故事》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自由主义贸易风潮在英国风起云涌,蔗糖价格大幅度下跌,糖成为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很多饭,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穷人们很快变得比贵族更加嗜糖。高强度的工作压缩工人的用餐时间,生活的压力迫使女性走进工厂,无暇准备饭菜,一杯加了糖的热茶、一块抹了奶油跟糖的面包,既能立时提神,又能迅速补充热量,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城市工人的象征,糖成为餐桌上的必需品。

    ——【美】西敏司《甜与权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人征服美洲”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个产业在19世纪初发生了变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英国的穷人们很快变得比贵族更加嗜糖”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把下表补充完整。

    “糖”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世纪初

    英国的制糖行业快速扩张

  •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
  • 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材料中的“国际安全组织”指的是
  • 9、下图反映的战争是

  • 10、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 11、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诸如: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信仰危机等。面对这些全球性问题,我们应该(     )
    A、制造事端引起关注 B、加强自身的建设 C、抓住机会加剧冲突 D、加强合作与交流
  • 12、构建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中“?”处的主题是(     )

    A、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元化 D、网络信息化
  • 13、“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一个公约”指的是(     )
    A、《日内瓦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开罗宣言》
  • 14、下图是俄国经济发展的示意图(部分),其中1921年-1925年经济不断攀升的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动 B、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C、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15、“这是‘我生平从未受过的侮辱。我的积极非暴力行动就从这天开始。’”材料中的“我”指的是(     )
    A、华盛顿 B、圣马丁 C、章西女王 D、甘地
  • 16、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由此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B、1859年,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C、1888年,荷兰画家梵高创作了《夜间的咖啡馆》 D、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 17、“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把材料中的时间换算成世纪年代应是(     )
    A、18世纪20年代 B、18世纪30年代 C、19世纪20年代 D、19世纪30年代
  • 18、下表体现的思想是(     )

    《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创作于1503年,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画中女性典雅端庄,面部表情柔和而神秘,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女性美的审美追求。达·芬奇运用了独特的“明暗法”技法,使人物面部光影变化自然,富有立体感。

    A、人文主义 B、重商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 19、“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学生来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军事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朝野掀起‘中国化运动’。”材料中的“中国化运动”指的是(     )
    A、大化改新 B、文艺复兴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 20、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地图中沈阳和长春建立的重要工厂。
    (2)、选取地图中至少三个有关联历史事件、历史主题(如运动、政策、制度等等)的城市或地区提出一个观点,并以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性强,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结论明确)
上一页 430 431 432 433 4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