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拨乱反正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2、到1952年,全国约3亿农民分到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这说明,土地改革后( )A、地主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B、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 C、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D、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实现了中国民族振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D、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
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下列选项中可作为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手史料的是( )A、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B、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C、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物 D、书籍《抗美援朝战争史》
-
5、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①处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伟大转折 D、崭新篇章,民族复兴
-
6、学习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培养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自古便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促进了中国与中亚、欧洲的物资交换,同时传播了文化、宗教和技术。以“古代东西方交流的桥梁”而著称的丝绸之路被冠以多种称呼,不同的称呼反映了它在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不同作用。
从下面的称呼中任选一个(或自拟一个称呼),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予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商贸大道” “友谊之路” “科技大道” “佛教之路”
-
7、道路自信源自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坚持,正确的道路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寻救国道路】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同时也激起中国社会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种政治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奋起反抗,进行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摘编自樊得智《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
图A
图B
【实践革命道路】
材料二
中国革命道路,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也就是说,先到农村去,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建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图C
图D
【开辟特色道路】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致辞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2017年
109331.7
13432.4
2021年
147013.4
18930.9
【坚持中国道路】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指出材料一图A人物所进行的救国救民的革命实践活动。依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2)、材料二图C所示刊物创办的目的是什么?图D中的“中国革命道路”指哪一道路?(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道路。导致材料三表格中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依据材料四,概括“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的原因。 -
8、西方的政治、经济发展之路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A 威廉与玛丽加冕
(14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运动,或叫精神领域里的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种思想领域里的革命同时也推动了社会革命……其次是推动了实验科学的发展,使技术发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学体系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很多地区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很多国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材料一中图A威廉与玛丽加冕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精神领域革命的历史意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19世纪殖民地人民和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事件,并指出其影响。 -
9、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农为本,农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蕴含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明、清初年都曾采取过一些鼓励垦荒的措施。当时朝廷重视水利事业,注重各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运河河道的疏浚……传统的粮食作物中生产发展最为突出的是水稻,如清代在北京培育出的“京西稻”,在南方普遍推广的双季稻等。此外,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广泛种植,使得原先许多无法种植稻麦的旱地和山地得到利用,增加了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而且这两种粮食作物的单产比稻麦高得多,从而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
——摘编自赵晓玲、张占军《论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得到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和甘薯的广泛种植对明清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0、1965年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在1973年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些变化( )A、增强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势力 B、瓦解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促进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 D、建立了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格局
-
11、下列人物与其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A、彼得一世——向西方学习,废除农奴制,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亚历山大二世——强化农奴制,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斯大林——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经济改革
-
12、某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据此分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国家的雏形★大学的兴起
★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权
★拜占庭帝国
A、封建时代的亚洲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走向近代 -
13、在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大量记载了关于拳击、摔跤、赛跑、投掷铁饼等竞技活动,包括保留下来的掷铁饼、摔跤等元素的雕塑,这体现出古希腊( )A、崇尚体育竞技 B、追求自由生活 C、生活方式朴素 D、热爱和平
-
14、2025年1月1日,是中美两国建交46周年的纪念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C、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邓小平访问美国
-
15、中国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前后两大阶段,其中全面抗战开始于( )A、东北易帜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平型关大捷
-
16、下图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①处应为(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17、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国共两党合作”开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18、“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该现象源于(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9、2025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二周年,倡议是现实的投射,也是历史的回响。追溯“一带一路”,发生在我国西汉王朝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B、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C、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D、郑和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
20、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大泽乡起义 B、巨鹿之战 C、黄巾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