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联合国全球契约倡议创始人格奥尔格·克尔指出:在我们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如果我们要确保和平与繁荣,除了合作之外别无选择。他强调的是(     )
    A、社会治理 B、医疗进步 C、人口发展 D、合作共赢
  • 2、赫鲁晓夫上台后,出台了各类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政策,至1958年,苏联的豆类、蔬菜、水果产量明显增加。这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     )
    A、取得了一定成效 B、改变了苏联的经济模式 C、缩小了城乡差距 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多次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史称(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政治多极化
  • 4、在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中,甘地特意学会了手工纺线,自己给自己做衣服,并号召民众用印度传统的方式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在其努力下,印度(     )
    A、增强了民族意识 B、抵挡了殖民者入侵 C、实现了经济独立 D、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 5、观察两幅地图,其中格局变化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B、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D、殖民侵略瓜分地盘
  • 6、格里芬是神话中的黄金宝藏的守卫者,其形象主要呈现为鹰头、鸟翼、狮身。下列图片所示的是在欧亚地区文化交流中形成的格里芬的各种不同形象。可见世界文化发展具有(     )

    A、差异性与排他性 B、统一性与多样性 C、一致性和时段性 D、同源性和封闭性
  • 7、1992—2024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18艘神舟飞船,先后将20多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这主要体现了我国的(     )
    A、文化实力 B、国防实力 C、外交实力 D、科技实力
  •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此举(     )
    A、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C、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使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据此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纠正了“左”倾错误 B、全方面开展了拨乱反正 C、只改变落后生产关系 D、明确广泛改革的必要性
  • 10、中共一大在讨论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时强调:“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领导工人运动。”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重视阶级基础 B、确立革命纲领 C、认清革命方向 D、建立统一战线
  • 11、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翻译《天演论》,介绍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创办时务学堂,讲授变革和民权思想。这些新思想(     )
    A、结束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B、阐释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C、总结了甲午战败的必然性 D、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发展
  • 12、下图是某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画的时间轴,它反映的事件是(     )

    A、明朝统一全国 B、倭寇烧杀抢掠 C、明清两朝易代 D、清朝巩固统一
  • 13、唐代的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之间游刃有余,她们可以从事餐饮、旅店、客运、织造、歌舞娱乐等行业。这反映了唐朝(     )
    A、妇女彻底解放 B、社会风气开放 C、商业贸易繁荣 D、伦理道德失序
  • 14、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种在西汉就出现了;而这一时期的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将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
    A、休养生息政策 B、丝绸之路畅通 C、农业生产提升 D、手工技术进步
  • 15、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形制不同的货币,造成其形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春秋时期晋国布币

    战国时期楚国卢金

    战国时期齐国刀币

    战国时期秦国半两钱

    A、经济水平不同 B、审美观念不同 C、政治动荡分裂 D、中央集权形成
  • 16、中华文明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中国地区内各个文明形态在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而来的。这表明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多元一体 B、农耕文明 C、华夏认同 D、博大精深
  • 17、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对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一书的目录(部分)。

    第四章   现代

    一、更新:现代西方是怎么来的?

    二、翻转:文艺复兴只是文艺?

    三、裂教:宗教改革有没有摧毁基督教?

    四、扩张:大航海只有血与火?

    五、宪章:自由和强国何以兼容?

    六、蜕变:英国凭什么成了世界第一?

    七、生意:荷兰为什么输给了英国?

    八、假象:太阳王路易十四真的风光无限?

    九、启蒙:什么是经典的现代性?

    十、革命:天地从此焕然一新了吗?

    十一、独立:美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十二、扩展:美国凭什么成为世界霸主?

    (1)、如果你想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历史,应该选择阅读哪一节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标题自拟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符合逻辑)
  • 18、历史事件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来构成与展现的,历史人物的人生及所思、所为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岁(1884年)应试学院……辄埋头钻研,顾颇喜词章(注:诗文的总称)……甲午年二十二……战事起,惋愤时局……顾益读译书,治算学、地理、历史等。

    ——摘自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下表为梁启超年谱(部分)。

    年份

    主要事迹

    1895年

    六月协助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为主要撰稿人;七月协助康有为创办强学会,任书记员。

    1896年

    七月创办《时务报》,撰写并发表《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文章。

    1897年

    五月所辑的《西政丛书》出版;九月创办大同译书局;十月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十一月创办女学堂。

    材料三   从国民自觉方面看来,意识一日比一日鲜明。自觉是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在22岁前后个人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所展现的重大时代变迁。
    (2)、根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传播西学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国民自觉意识的内涵,并结合当时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
  • 19、货币形制的演进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货币

    材料二   秦汉铸币,一般以文字形式在币面注明钱币本身重量。唐朝开始,铜钱不再用钱文标明重量,都以“宝”相称。北宋时,由于铁钱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为保证信用,宋仁宗设置益州“交子务”,自此,“交子”与铁钱并行成为川、峡四路的法定货币。

    ——摘编自顾雅君《中国货币演进史》

    材料三

    明初,禁用金银交易,到成化、弘治以后,白银才被官方认可为合法货币,其中最重要的是赋役折银……白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嘉靖年间,白银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白银需求,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货币使用呈现的状况,并指出改变这一状况的重要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货币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货币能成为法定货币进行流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朝“白银货币化”的意义。
  • 2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截至2024年,世界遗产总数为1223项,分布在世界196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788项,分布在150个国家。这体现了(     )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
上一页 390 391 392 393 3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