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同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的最低纲领。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明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指出红军、游击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组成的中央领导集体。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循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开始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这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材料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中国一度照搬苏联经验,但很快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局限。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重要认识。同年9月,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上材料均据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纲要》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2)、据材料二,分别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遵义会议是“伟大转折”的理解。(3)、据材料三,阐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出的重要探索。(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各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在吸收汉地文化之后,胡族政权努力学习汉制和汉文化,自身不断“汉化”。胡化与汉化的交织,是不同民族制度与文化碰撞、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唐太宗强调:“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三 在古代历史上,不仅汉族及其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政权也自称“中国”,到了清朝“一个中国”的概念及其疆域最终形成和确立下来。
——摘编自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族“汉化”举一例说明。(2)、材料二体现出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思想?说明其产生的积极影响。(3)、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到了清朝,‘一个中国’的概念及其疆域最终形成和确立”的理解。 -
3、柏林墙的出现,使德国柏林成为“一堆、两城、两国”,柏林人民进入了“大墙时代”。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冷战 B、欧洲的联合 C、东欧剧变 D、新兴国家发展
-
4、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这表明凡尔赛体系( )A、消除了战胜国间的矛盾 B、孕育了再次战争的可能 C、确立起美国世界领导权 D、实现了世界的永久和平
-
5、他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批评宗教本身就是漫天说谎,号召大家为科学及进步而奋斗。这位启蒙思想家是( )A、薄伽丘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
6、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能够体现这一古老文明的关键词是( )A、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B、孔雀王朝象兵种姓制度 C、60进制楔形文字汉谟拉比 D、雅典卫城城邦伯里克利
-
7、下表为1938—1945年间山海关内侵华日军战场兵力分布情况(万人)。据此可知( )
年份
山海关内侵华日军人数
敌后战场抗击人数
占比(%)
1938
68
40
58.8
1939
86
54
62.8
1940
80
47
58.8
1941
61
46
75.4
1942
55
33.2
60.4
1943
60
35
58.3
1944
73
46.8
64.1
1945
108.85
75.87
69.7
资料来源:刘庭华编著《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
A、日本政治诱降南京国民政府 B、侵华日军败局已定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
8、1926年11月底,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至20万人左右。这主要由于(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二次革命的爆发 C、城市工会的影响 D、北伐的胜利进军
-
9、明末清初,广东南海县九江乡“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到乾嘉时期,“民多改业桑、鱼,树艺之夫,百不得一”,曾经的稻米主产区和输出区几乎不再生产稻谷。其稻米“尽仰赖于他乡”。除鱼桑之业,还有甘蔗、柑橘种植,都被乡民视为获利途径。这一现象( )A、反映农耕面积扩大 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C、加快自然经济瓦解 D、表明手工工场产生
-
10、他冲破传统局限,“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诗为词,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乃千古之绝唱。他是( )A、柳宗元 B、辛弃疾 C、陆游 D、苏轼
-
11、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应为( )A、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
12、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求,而可供享用物质资料不足,因此需要制定礼仪,明确人们贫、富、贵、贱的分别,使社会有秩序发展。这表明荀子( )A、推崇仁政 B、强调礼法并用 C、主张礼治 D、追求精神自由
-
13、历史的伟大进步,总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进步观念和思想的出现为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二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旗帜”所代表的核心思想。列举一例该时期创造的作品并说明该作品“远比中世纪更绚丽多彩”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分析与材料中“主张”密切相关的重要运动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分别所走的正确道路。(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认识。 -
14、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战争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大事年表
(1)、写出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事件。(2)、任选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写一篇演讲稿。(①主题: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②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5、史料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够直接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还体现在能够揭示历史背后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材料一
图6 《十二铜表法》
【数字史料反映历史】
材料二 某文献颁布后黑人奴隶人数情况统计
状况
人数
黑人奴隶获得自由
400万
联邦军队中的黑人战士
18.6万
在联邦军队担任后勤工作
25万
黑人奴隶反抗、逃离种植园
50万
黑人奴隶起义牵制奴隶主军队
10万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文献史料研究历史】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七表第二条所保护的权利;综合图6各表内容指出这部法律文献的作用及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2中“某文献”的名称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并分析其局限性。(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法律文献的主要内容,并列举两例相关史实说明该法律制定的理由。(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史料价值的认识。 -
16、2025年受观众热捧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许多细节,体现了文化与科技的交融。例如,无量仙翁进入神秘监狱时,通过面部识别解锁大门,展现了科技与神话的结合。这种“结合”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生物工程技术 B、电子计算机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航天技术
-
17、下图是《人民日报》发表的漫画《贸易保护主义》,该漫画( )A、表达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表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讽刺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 D、凸显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
18、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下表历史事件所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
英国爆发“光荣革命”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04年
拿破仑帝国建立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分化重构 D、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
19、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科研人员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攀高峰。在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方面做出贡献的是( )A、华罗庚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
-
20、农民自古以来就渴望成为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下列举措中,消灭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土地主人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