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1906年的《盛京时报》上有这样一段话:“国家之盛由于兵强,强兵之道由于国民尚武,而尚武之风,实始于学堂(京师大学堂)运动会。”材料反映的是( )A、改革增强中国军事实力 B、尚武风气的流行 C、新式教育促进社会进步 D、西方思想的魅力
-
2、那场战争被普遍看成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拐点,清朝海军强大的幻象、洋务运动带给国家的希望,或者说整个所谓的“自强”运动,到战争这里画上了句号。材料反映的战争之后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民族危机深重、民族意识觉醒 C、开始了洋务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
-
3、下列表格所列史实反映的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时间
交往史实
明朝
郑和下西洋;荷兰侵占台湾
清朝
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政策
A、君主专制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思想控制加强 D、开放到闭关,社会出现危机 -
4、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有三种模式:一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二是边疆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相互并立;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强大,边疆各族以中原为中心交往、交融。下列历史现象属于第二种的是( )A、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内迁 B、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 C、辽、宋订立“澶渊之盟”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
5、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材料中的现象说明( )A、魏晋南北朝社会进步 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C、明清思想控制加强 D、选官标准影响阶层流动
-
6、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汉武帝“严诸侯王禁制,除吏(任命官吏)皆自天朝……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以上材料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A、生产力发展 B、大一统趋势 C、封建化潮流 D、民族交融
-
7、我国古代诸子百家思想丰富多彩。下列表格中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关注民生 B、依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重视人才 -
8、河南省安阳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对下列来自安阳市的文物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A、图1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2证明夏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3表明当时已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三幅图均可说明我国出现灿烂的文明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18世纪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启蒙运动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理论准备?(2)、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材料,归纳了三个观点。请你任选一个观点进行阐述或说明。(要求:至少运用材料中的三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一小组观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第二小组观点: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三小组观点:革命和改革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
-
10、
泰安市某学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历史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任务。
探究一 文物中的历史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这艘船载重量大,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1)从探究一提供的出土文物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探究二 会址(旧址)中的历史
(2)根据上图,仿照图1的示例(见下表),填写A、B、C、D的内容,并写出你的感悟或认识。
重要会址或旧址
重大事件
革命精神
感悟、认识
图1
南昌起义
建军精神
A
五四运动
B
图4
C
建党精神
D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战精神
探究三 文献中的历史
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只有农业集体化才能解决工业和农业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两则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探究活动,概括史料的类别。
-
11、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朝代(部分)更替示意图,填写图中B、C所代表的两个朝代名称。(2)下列史实发生在东汉的是:________;发生在明朝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①设置驻藏大臣;②开辟丝绸之路;③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⑤郑和下西洋;⑥贞观之治;⑦光武中兴;⑧八股取士。
材料二
图1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2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3)选取材料二中的任意一幅图片进行简要介绍。材料三
(4)根据材料三的思维导图,指出这场战争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实现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 -
12、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论
A
俄国二月革命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
苏俄新经济政策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C
珍珠港事件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
不结盟运动
新的世界格局形成
A、A B、B C、C D、D -
13、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1851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伟大、最光荣的一天……这个宏伟的建筑物里面布满了各种展品和装饰品……将来自天涯海角的艺术与工业联合起来。”女王可能看到并引以为豪的展品是( )A、飞机 B、蒸汽机 C、白炽灯 D、电话
-
14、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但丁的名言“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材料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重农抑商 C、专制主义 D、理性主义
-
15、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古代某国家兴起及发展的历程,它是( )A、古代希腊 B、亚历山大帝国 C、迦太基 D、古代罗马
-
16、下图是1954年山东胶县(今胶州市)一位二十岁女性选民的选民证。推测该文物当时是为了迎接(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17、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B、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
18、下列宣传口号或思想主张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变亦变,不变亦变”——鸦片战争 B、“民主”“科学”——百日维新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甲午中日战争 D、“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
19、“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开辟莉楼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
20、下表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采取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
设置通判
设三司
恢复设置行省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监察制度 C、加强皇帝对中央机构的管理 D、推进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