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与北洋军阀斗争中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健全的革命政党,还有赖于为革命政党所掌控的革命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创建革命团体 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黄埔军校
  • 2、康有为创立强学会、保国会,宗旨都是“强国”“保种”,他在历次上书中不厌其烦地强调,只有变法才能御侮图存。这表明戊戌变法是(   )
    A、政治改良运动 B、自强求富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爱国救亡运动
  • 3、1843—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这缘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 4、小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以下的知识清单。由此可知,他复习的主题是(   )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中外文明友好交流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 5、唐宪宗时,曾一次性录取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寒门的士子。这说明科举制(   )
    A、重视官员的品行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增加录取的人数 D、维护世家大族利益
  • 6、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朝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措施有利于(   )
    A、维护社会稳定 B、增加政府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徭役负担
  • 7、  下图信息表明我国古代钱币形制沿革具有(   )

    A、多元性 B、开放性 C、延续性 D、独特性
  • 8、科学技术的突破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所属时代

    代表性成果

    时间

    引领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内燃机、汽车、飞机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英、美、德等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信息化时代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美、苏等国

    第四次工业革命

              时代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

    21世纪初

    中、美等国

    ——摘编自褚君浩、周戟著《迎接智能时代:智慧融物大浪潮》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的内容,并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属时代命名。
    (2)、从材料中选择两个角度,结合所学归纳四次工业革命呈现的发展规律并分析原因。
  •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表

    1952年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1957年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1952—1957年年均增长率

    农业生产总值

    58.5%

    43.5%

    4.5%

    工业生产总值

    41.5%

    56.5%

    18%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国过去的科学基础很差。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薛培松《四个现代化战略决策的形成》

    材料三

    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会议开始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

    我国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

    美丽乡村

    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1952—1957年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周恩来提出的“现代化”的内涵,并结合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史事说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集中在哪些领域。
  • 10、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兼并纷争,正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和行政建置的新局面。

    ——安梅梅《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民族管理体制研究》

    材料二   贞观年间,突厥归降后,太宗诏议安边之策,魏征与温彦博讨论时说:“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西晋官员)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今河南省)。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吴兢《贞观政要·卷九·安边第三十六》

    材料三   宋、辽、金时期,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期,中原和边疆地区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大融合。及至明清时期,消除边疆地区的割据势力和抵御外侮,成为这一时期边政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材料一中,“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世纪期;“行政建置”指的是在地方实行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征对“胡部落分居近郡”的态度。你是否同意魏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用两个以上史事加以阐述。
    (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选择一个时期,概述该时期对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贡献。
    (4)、结合所学知识,为以上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11、广州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5G网络覆盖率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医疗服务和城市安防。这些举措最能体现的发展趋势是(     )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多样化 D、社会信息化
  • 12、1960年,联合国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要求“迅速无条件结束殖民主义”。同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     )
    A、“民族年” B、“非洲年” C、“殖民年” D、“解放年”
  • 13、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组织成立
  • 14、下表中两部作品的共同点是(     )

    著作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达尔文《物种起源》

    简介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人类是进化而来的。

    A、揭露列强殖民掠夺的罪行 B、体现近代自然科学的探索 C、反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D、展现顽强向上的精神力量
  • 15、下面内容摘编自一书中的目录。据此分析,与这本书相关的史事是(     )

    第1章     德川的政治社会

    ……

    第4章     不平等条约

    ……

    第10章     维新运动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罗斯福新政
  • 16、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材料反映了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 17、文艺复兴时期,凡带着审美倾向研究人文学科的学者都不同程度地从柏拉图思想体系中寻找源流,一些注重经验传统的思想家则更多地接受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由此可见(     )
    A、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B、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生活在十四世纪 C、但丁从柏拉图思想体系中寻找到灵感 D、较多人接受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18、古印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严格限制人们的社会流动。这种制度是(     )
    A、君主立宪制 B、种姓制度 C、民主共和制 D、封君封臣制
  • 1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后,针对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党和国家(     )
    A、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D、战略规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 20、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C、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提供理论支撑 D、促进了中苏同盟关系的良好发展
上一页 282 283 284 285 2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