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它却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的历史中,我们发现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敢于改革的国家。
请你围绕“改革”这一主题,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古代日本改革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简述认识,不少于150字)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76年所发生的这一次事变,一向为历史学家所特别重视,认为自此以后西欧历史无论在法统上还是在社会性质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般意见往往认为自公元476 年始,维持了五百年的统一的罗马大帝国即不复存在了,至少也是覆亡了一半,故称这次事变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同时认为西欧之转入封建社会亦自此时开始。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
材料二查理曼的继承人们既没有他的权威也没有他的经验,或许还对控制分裂势力兴致恹恹。各个地方只效忠于本地权贵,一连串的分裂最终导致查理曼的3个孙辈签订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这次分割没有带来多久的太平时光,但对于一个重要的大趋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英]罗伯茨《全球史》
材料三 行将衰亡的拜占庭帝国在其向敌人拼死的、精彩的最后一击中,充分迸发出千年辉煌文明的力量,然而,已腐朽的古国毕竟大势已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拜占庭帝国寿终正寝了。
——摘编自廖晓文《拜占庭文明读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变后,西欧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中的“分割”发生在843年,它引发的“重要的大趋势”是什么?(3)、材料三所述的“敌人”是奥斯曼帝国,它在攻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名称更改成什么?在拜占庭帝国的千年历史中遇到过哪些敌人?(至少2个)(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拜占庭帝国覆灭的因素。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15世纪,法国农业、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人口逐渐增长,至14世纪20年代,约达1600万。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发动公社运动,通过武装起义或金钱赎买取得了自治权。随着城市的兴起,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成为与特权等级(教士、贵族)有别的第三等级。
材料二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素邦神学院,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在13世纪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 王都有特殊关系。
(1)、“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对此,请列举两个中世纪的著名城市。(2)、“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发动公社运动,通过武装起义或金钱赎买取得了自治权。”法兰西的哪一城市是争取自治权的典型?它是通过哪些斗争方式取得自治权的?(3)、材料一中的“新的社会阶层”指的是哪一阶层?材料二中,“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王都有特殊关系”使得巴黎大学的哪项权利得到保证?假如你在当时的巴黎大学就读,能选择的课程有哪些?(至少3个)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汉谟拉比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二 十将军委员会由十个部落分别用举手选举的办法各选一名将军组成,每年改选一次,连选连任;执政官由各部落先提出候选人,然后在候选人中抽选出九名执政官……伯里克利说,我们“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的才能。”
——摘编自李琼、段海霞《浅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三 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权力实际上掌握在贵族手中……平民权利有限,奴隶更是无权无势。经过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之后,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巴比伦社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中“民主”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十二铜表法》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有何历史地位?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5、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士等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同时,城市中的市民阶层的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上述现象改变了欧洲的( )A、生产方式 B、文化氛围 C、社会结构 D、社会制度
-
6、租地农场主是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要靠租佃农场、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并按照契约规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的农业资本家,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材料主要表述了租地农场的( )A、概况 B、特点 C、作用 D、条件
-
7、当欧洲笼罩于基督教的黑暗之时,以伊斯兰为特征的帝国文明光芒璀璨,成就斐然。横向来看,东、西方文明在此碰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表明这一帝国最大的贡献是(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C、沟通东西方文化 D、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
8、作为一个成功的传道士,穆罕默德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愿望,满足了当时的要求。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
9、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在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这一措施( )A、致使天皇大权旁落 B、导致幕府势力膨胀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日本文化的传播
-
10、在很多人的眼中,欧洲中世纪是黑暗时代。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中也孕育着光明。这里的“光明”体现在(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C、大竞技场等气势恢宏的建筑成就 D、奴隶制民主政治
-
11、“中世纪的骑士,很少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因为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满足家人需要的一切生活物品。”据此可知,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发达 C、严格禁止贸易 D、特权大于一切
-
12、希腊神话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体现,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与人的形象与性格相同,只不过天神更有智慧、更为健美而已。这表明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A、等级森严 B、神权至上 C、神人同形同性 D、尊贵华丽
-
13、今天,资本主义法律的三大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产权不可侵犯”, 均发端于罗马法。这体现出( )A、罗马法已成为习惯法 B、罗马法体系完备,无需修改 C、罗马法是所有法律的母法 D、罗马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
14、他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的称号,此后他巧妙运用政治手腕,一面对外宣称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完全违背 的“绝对权力”,成为首席元老。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屋大维 B、孝德天皇 C、源赖朝 D、克洛维
-
15、公元前3世纪的古印度,曾出现一批经希腊神形象改造成的佛像,且无论服装、五官还是造型特点,都具有希腊的风格。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伊斯兰教建立 C、大化改新 D、亚历山大东征
-
16、关于希腊城邦的公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男女老少都能参与政治 B、公民可以占有土地 C、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D、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
17、第62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国际民主日,并邀请各会员国、联合国系统以及其他区域、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一起来纪念这一天。历史上,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人物是( )A、伯里克利 B、汉谟拉比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里士多德
-
18、“在古印度,从事低等工作的人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身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而高级种姓的人则永久地把持社会中较好的职位。”该材料反映的是( )A、封君封臣制 B、种姓制度 C、庄园经济 D、君主专制
-
19、图坦卡蒙为现代人广为熟知的原因是他的坟墓在三千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 ·卡特发现,并挖掘出大量珍宝,震惊西方世界。下图示意图坦卡蒙的金棺,该文物应属于( )A、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B、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D、古代爱琴海文明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在兼并战争中立稳脚跟,取得优势,击败对手,都掀起了变法运动。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他废除贵族世袭制,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制定《法经》以维护统治秩序;改革军制,加强军队战斗力。李悝变法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摘编自林建法《中国古代史》
根据上述材料,以“改革能使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