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宋代甚至不能收复被辽王朝所占的燕云十六州,在1005年还同意向辽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材料反映的是( )A、靖康之耻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宋金和议
-
2、他是一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最终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他就是( )A、忽必烈 B、铁木真 C、蒙哥 D、元昊
-
3、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是( )A、武则天 B、李清照 C、白居易 D、李白
-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诗人林升的的作品《题临安邸》,这首诗歌描述了( )A、南宋偏安江南 B、西夏塞外风光 C、金朝迁都中都 D、北末都城繁华
-
5、照宁五年,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在肥西县,纠正有地而无租税者100家,收取逃漏税款80万。仅上蔡一县,就查出隐田26930余顷,并征税数百万。由此推断,这一措施( )A、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B、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 C、减轻了人民劳役负担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6、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五六十年间竟然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由此可知五代时期( )A、经济稳步发展 B、政权更选频繁 C、政局相对稳定 D、疆土日益扩大
-
7、唐朝时期,拔河在官廷和民间都大受追捧,一些妇女也喜好,参与人数规模空前,竞争气氛极其浓烈。这体现出唐朝( )A、发达的经济水平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频繁的中外交流
-
8、“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旋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陈桥驿站披旋冕”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
-
9、七(1)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列历史事件可作为史实依据的有(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唐蕃会盟
④玄奘西行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10、"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凤”,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
11、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这段活反映了隋王朝的特点是( )A、经济繁荣 B、政权并立 C、短暂而繁荣 D、崇尚节俭
-
12、明清时期,统治者都采取了巩固统治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勤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是明朝内廷的审查机构。特务统治是明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突出表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见下图。(军机处外景)
材料四: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与明朝实行的哪些措施有关?(2)、材料三中的军机处设立于何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3)、材料四反映清朝统治者实行了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
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虞云国《细说宋史》
(1)、材料二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条宋太祖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地方上实行的具体措施。材料二 下表是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民族政权并立”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政权
民族
与中原王朝关系
辽
契丹
宋真宗时,北宋打败辽双方签订①
北宋
汉族
②
党项
宋夏和议
金
③
④在邸城大败金军后来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南宋
汉族
(2)、在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
14、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具有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盛唐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之盛
材料一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成归多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路。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 杜甫《忆昔》
经济之盛
材料三
文化之盛
材料四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疆城辽阔,对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畅通,让异城文化与唐朝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人墨客们或歌颂壮丽山河,或描绘边疆风光,或抒发报国之志,或倾诉人生感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绘了唐朝不同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它们分别被称为什么名称?(2)、唐朝时期,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它们有什么共同作用?(3)、“唐诗宋词元曲”,唐朝时期的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有“诗仙”“诗圣”美誉的诗人分别是谁? -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简述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2)、小明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巩固了隋朝的统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16、下表中,明初到明末人口达到一亿的外部因素是( )
朝代
公元(年)
人口数
隋
609
约四千六百万
宋
1110
约四千七百万
明初
1368
约五千六百万
明末
1602
约一亿
A、引进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 B、明朝实行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 C、周边国人口大量涌入中国 D、明朝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
17、“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A、
B、
C、
D、
-
18、合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一次在合湾地区设置行政机关——澎湖巡检司是哪一个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9、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下列活动属于他功绩的是( )A、建立契丹政权 B、建立西夏政权 C、建立女真政权 D、建立蒙古政权
-
20、《梦溪笔谈》记录“其法用胶混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与上述材料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转轮排字法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