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通讯手段的进步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消费观念的变化
  • 2、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关键词:两弹一星、神舟十七号、青蒿素、杂交水稻技术、三峡工程。这些关键词便于他学习(   )
    A、民族团结 B、钢铁长城 C、文化繁荣 D、科技发展
  • 3、“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这句以汉英双语不间断播发的通告,自2008年起,便回荡在亚丁湾海域(印度洋西北部)。这表明中国海军(   )
    A、构建起完备的远洋防御体系 B、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全力守护我国的领海安全 D、践行大国维护和平之担当
  • 4、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从这两则言论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台湾问题是中国统一的问题,这是一个主权问题。不能设想中国人民会同意以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国土上分割出去,这不可能。

    ——邓小平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习近平

    A、中国维护统一的坚定意志 B、海峡两岸关系日益改善 C、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夙愿 D、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5、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B、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
  • 6、 下列结构图反映的是(   )

    A、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C、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7、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模人物。他们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C、敢为人先、改革创新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 8、下表是1952年、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结构的比重变化情况(总比重:100%),该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4%

    趋于零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国有企业的改革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于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两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这表明这部宪法(   )
    A、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C、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D、是中国人们英勇斗争的成果
  • 10、下面是小明同学做的部分笔记内容,请为笔记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 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11、近现代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历史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登场。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图1《乔的笑》(1971年)

    图2《历史性的握手》(1972年)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材料一中指出2021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你认为中方底气十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1是哪项外交成就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图2指中美两国外交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表明两国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解决21世纪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中国建立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睦相处,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什么?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是什么?他提出的统一”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方针?说出这一方针首次成功运用的事例。
    (3)、材料三中实现”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
  • 13、农村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狄煜《基于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二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材料三我国贫困人口80%集中在广大农村,对此,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扶贫伊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构建等为农村地区减缓贫困奠定了基础,使得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所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摘编自孙咏梅《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与反贫困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种土地改革他们所起到的效果有何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采取的脱贫措施。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一谈,建国以来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

    ——以上均摘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15、《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合后,各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全面深化改革
  • 1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17、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行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18、在焦裕禄、雷锋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誓死力争 D、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 19、下图是1956年发表的一幅名为《庆贺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宣传画。画中穿西装、打领带的资本家与穿中山装、胸前别钢笔的干部正在握手。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私营企业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上一页 181 182 183 184 1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