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以上诗句反映出科举制(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促进了阶层流动 D、提高了官员素养
  • 2、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中指出中国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家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封锁孤立政策。我国实行“—边倒”外交政策,迅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摘编自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

    ——摘编自李潜虞《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材料三近日美国到处挥舞关税大棒,公然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各国共同利益之上,公然无视多边贸易体制和既定规则,国际社会不能听之任之……中国是堂堂正正的大国,也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我们站出来阻止强权,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了避免人类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

    ——2025年4月11日外交部长王毅在活动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三件大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构建新型国家关系?
  • 3、广州的桥,见证改革开放的跨越式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8年,广州人民桥扩建完成。该桥始建于1965年,最初为双向四车道。改革开放后,随着珠江两岸经济交流频繁,1985年启动扩建工程,新增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为连接老城区与新兴经济区的重要纽带。

    ——摘编自中共广州市党委研究室《转型与跨越:广州改革开放40年》

    材料二2008年,广州黄埔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8.7公里,是中国首座完全由国内团队设计施工的超大跨径悬索桥,解决了珠江口复杂水文条件下的建设难题,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

    材料三2023年,广州南沙大桥(原名虎门二桥)全面通车。该桥应用5G智能监控、超高强度混凝土等新技术,主跨达1688米,创世界钢箱梁悬索桥跨度纪录。大桥设计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元素,桥塔形如船帆,寓意“扬帆远航”。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桥从始建到扩建分别经历的两个历史时期。
    (2)、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广州桥梁在技术和功能方面的发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南沙大桥全面通车拟定报道标题并说明理由。(要求:标题不得照抄材料且能反映时代特征)
  • 4、新中国刚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材料三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的“三年以来“箱“三十年以来”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或事件?
    (2)、请选出材料二中对研究抗美援朝有更高史料价值的图片,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是如何消灭地主阶级的?
  • 5、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岁,相较于2019年提升了1.7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位列第四。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竞技体育增强 B、生活水平提高 C、教育事业发展 D、生态环境改善
  • 6、下面是某校同学举办的展览中展示的图片,请你为他们的展览选择一个恰当主题(   )

    A、航天科技,创新发展 B、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C、民生保障,共同富裕 D、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7、“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联合国中诸多亚洲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联合国只有在中国的参与下、才能顺利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目的。”据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C、改变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 8、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这两大事件推动(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认可 B、亚洲国家登上世界舞台 C、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 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 9、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成立于1950年,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医院,近年来已经更名为“中部战区总医院”。位于沈阳市的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和原解放军第202医院也已合并组建为“北部战区总医院”。这些医院的改组更名体现了(   )
    A、我军由单一兵种向多个兵种转变 B、军队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使命 C、新时代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D、武器装备逐步实现自主研发创新
  • 10、2024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于台湾海峡,台岛北部、南部、东部及金门岛、马祖岛、乌丘屿、东引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这展现了(   )
    A、台湾问题要依靠武力解决 B、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C、“台独”势力威胁两岸关系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 11、2024年6月,广州市印发《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此行动方案有利于更好拓展港澳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国家向心力。此行动方案(   )
    A、说明三大改造的完成 B、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发挥了政治协商功能 D、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容
  •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安定之意)改名为呼和浩特(意为美丽的青色之城),将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名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些城市名称的变化体现出我国(   )
    A、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B、贯彻民族平等原则 C、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D、实行基层群众自治
  • 13、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
    A、乔冠登坛惊世界,重返联国谱新章 B、紫荆绽艳洗前耻,白莲含笑庆回归 C、九二共识架心桥,两岸对话开新局 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 14、下图是某同学的期末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

    1.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2.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

    4.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建设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5、加入世贸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D、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向中央提交报告:“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设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等业····既要维护我国的主权,遵守我国的外汇管理和海关制度,又要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政策。”此后,中央(   )
    A、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7、粮票、布票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发放的供城乡居民购买生活用品的凭证。80年代起,它们逐渐退出流通,1993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反映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
  • 18、1984年11月,联邦德国退休专家威尔纳·格里希获聘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一职。在其两年的任期内,通过整顿劳动纪律、革新管理模式,对工厂实施系统性重组,显著提升了工厂的经济效益,并得到中央认可。武汉柴油机厂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 )
    A、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影响
  • 19、中共十二大召开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被打破。1984年,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农村政社分设工作。促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公有化的规模不断扩大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 D、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 20、会议重申了党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所遗留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该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上一页 166 167 168 169 1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