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中华文明凝聚着中国人的大智慧,展现出巨大的世界影响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到西方的部分发明和技术
名称
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大致时间
水排、独轮车、弓弩、造纸术、制瓷技术
1000 多年
铸铁技术、胸带式马具
800~900年
火药、印刷术
500~600年
提花机、罗盘
约 400 年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中华文明智慧
组别
素材
第1 组:农耕智慧
第2 组:科技智慧
第3 组:政治智慧
(贞观二年六月)上(指唐太宗)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特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唐纪八》中贞观君臣的对话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2)、实物史料主要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与遗迹等。图像史料主要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地图等。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书信、日记、报刊、碑铭与简牍等。请据此为材料二内容进行史料分类。史料类型
组别(填序号)
实物史料
图像史料
文献史料
(3)、请为材料三内容拟写一个主题。并选择其中一部著作简要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可从著作类别、内容地位等方面作答) -
2、学习和了解广东历史,能够了解我们的家乡,从而更热爱我们的家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后,广东地区逐渐恢复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筑堤围垦,粮食大增,广州成为一大米市。农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口增长。北宋末年,广东接纳了大量北方移民,至南宋时更甚……这些新迁人户被称为“客户”,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客户占广东总人户的39%之多。
——摘编自《广东省志·人口志》
材料二:
广州地处东、西、北三江总汇与南海交接处,附近水网密布,沿海还有不少良港。唐代,广州作为第一大港、海外贸易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唐代有关广州造船的各种记载不少,如:唐张九皋任职广州时曾“召慕敢勇,缮治楼船”。《新唐书》则记载,广州一地一次“能造船五百艘”。
——卜松竹《广州古船长期处于国内先导地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广东地区人口增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唐宋时期广州在海外贸易方面所具备的优势。(3)、观察材料三,指出图中所绘机构的设立与清朝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政策所造成的弊端。 -
3、七年级某班同学以“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一【绘制导图】
图1唐朝①(填写制度名称)示意图
活动二【阅读文献】
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地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冀等《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
活动三【解密文物】
文物名称:布画禄东赞请婚图唐卡(局部)
文物简介:唐卡是藏语的音译,即卷轴画。此唐卡表现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一些重要
历史场景:①派到长安的迎亲队伍;
②带入吐蕃的中原礼仪和音乐舞蹈;
③中原牛耕法传入吐蕃。
(1)、观察活动一的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将划线部分的信息补充完整。(2)、阅读活动二文献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较之前朝选官制度的进步之处。(3)、解读活动三文物,指出画卷所绘内容反映的相关史事。并结合文物简介概括这一史事的历史意义。 -
4、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这体现出黄宗羲(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知行合一 C、倡导个性自由 D、强调君臣共治
-
5、16世纪中期,甘薯由美洲传入中国,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这可用来解释明清时期( )A、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B、出现新的粮食基地 C、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D、与全球经济的联系
-
6、明清时期,广东岭南地区的人们依靠种植莞香致富,“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福建泉州地区种植甘蔗的利润高于种植水稻,所以人们常常“改稻田种蔗”。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人地矛盾现象的突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
7、著名史学家昌思勉说:“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下列可作为该论断依据的是( )A、清政府始设军机处 B、全国人口达到3亿 C、官僚体制整体腐败 D、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
8、顾、康、乾历明学者间绝口不谈政事,当时文人大多再境,并不要尽情述,因无法预料在著作中是否会触犯忌讳,从而招致大祸。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厂卫机构的设置 B、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C、八股取士的推行 D、儒生对朝政不了解
-
9、下面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所做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①和②填入的内容分别是( )A、皇帝 中书省长官 B、皇帝 内阁大臣 C、皇帝 议政王大臣 D、皇帝 军机大臣
-
10、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郑成功纪念币,其中印有“郑成功”“1624—1662”等字样。之所以纪念郑成功,主要是因为他( )A、收复台湾 B、设立台湾府 C、率部东归 D、抵御倭寇
-
11、诵读经典有助于我们提取历史信息。《三字经》中有“权阁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的语句,它讲述的是( )A、明朝的建立 B、清朝的边疆治理 C、明朝的灭亡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12、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扩大了明朝国际影响力 B、加强了中国对海外的直接统治 C、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D、增进了中国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
13、某同学从图书馆借了<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以下最适合他的论文题目是( )A、《浅谈清朝的边疆治理》 B、《明清科举制度的演变》 C、《试论明朝的君主专制》 D、《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
14、大单元主题学习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题20图中①和②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隋唐 水陆交通发展 B、辽宋夏金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明清 文学艺术硕果累累 D、辽宋夏金元郑和下西洋
-
15、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中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平民文化的兴起 B、人口数量的增长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海外贸易的兴盛
-
16、民众的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上街买到小说《红楼梦》 B、到晋商票号办理存款 C、到指定市场购买玉米粥 D、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
17、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朝顾宪成的“视天下为己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家国一体的情怀 B、廉洁自律的品质 C、锐意革新的精神 D、隐逸山林的理想
-
18、考古工作者在甘南、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陆续发掘出多枚元朝前期的驿站官印。据记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立了1500多处驿站,以保障中央政令的通行。这说明元朝政府( )A、注重对边疆的开发 B、重视边疆军事防御 C、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D、积极推动中外交流
-
19、岳飞去世后,其孙岳珂修书写道:“先臣之得罪,天下皆知其冤”;而宋高宗委派的秦桧之子主编的“官史”中对岳飞事迹多有篡改。材料所示现象说明( )A、对岳飞的评价随时代而变化 B、历史人物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C、作者身份对历史书写的影响 D、“官史”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
20、如图所示,这口卤簿钟曾与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一同被金军掳走,在北上途中被金军丢弃,它见证了( )A、靖康之变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陈桥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