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性质检验

    (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2)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5)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得乙炔气体。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和收集到较纯净的乙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从A-F装置中选)。
    (6)G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检验、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填“a”或“b”)进入G中;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则量筒与G装置(填“a”或“b”)连接。

    II、自制简易制氧机

    (7)原料选择:用过氧化氢溶液比高锰酸钾更合适的原因是(写一条)。
    (8)组装仪器:化学小组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如图简易制氧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甲瓶是气体发生装置

    b.试剂 B只能是二氧化锰

    c.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

    d.乙瓶可以使氧气湿润

  • 2、在使用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时,你可能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这就是臭氧。这些设备工作时产生的高压静电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臭氧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的气体,少量臭氧具有消毒和净化空气的效果,这也是雨后空气清新的原因之一。臭氧层在高空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生物。但在室内,高浓度的臭氧可能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臭氧还可能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常温常压下,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容易在办公室的下层空间聚集,因此,将打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很重要。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写出一条)。
    (2)、人们感觉雨后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可能是
    (3)、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臭氧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臭氧会在办公室上层空间聚集

    b.高空中的臭氧层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危害

    c.臭氧在少量时能用于消毒,在浓度较高时会使人致病

    d.应尽量将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5)、红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相同,红磷在臭氧中燃烧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
  • 3、“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氯化钠是由(填写微粒的符号)构成。
    (2)、如图所示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属于阳离子的是

    (3)、如下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②变化I﹑II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 4、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 5、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是同种元素 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离子一定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6、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与微粒构成

    B.物质鉴别

    汞——由汞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氮气和氧气——用燃着的木条

    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C.化学与环境

    D.实验安全

    CO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SO2、NO2等气体会形成酸雨

    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

    A、A B、B C、C D、D
  • 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进入高原地区真空包装食品袋会鼓起,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 B、食物腐败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 8、如图所示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的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生成的物质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9、“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关联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料包包裹佐料炖肉

    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B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C

    用明矾净水

    明矾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A、A B、B C、C D、D
  •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 B、检查气密性 C、滴加液体 D、称量固体
  • 11、在测锑、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张青莲 C、葛洪 D、侯德榜
  • 12、下列标识与内容或相应位置、场所与标识不相符的是
    A、存放NaCl的试剂柜 B、加油站 C、氢气储气罐 D、城市居民楼道
  • 13、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D、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
  • 14、俗语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俗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众人拾柴火焰高 C、摸着石头过河 D、秋风扫落叶
  • 15、氢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我国氢能源的发展规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具体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煤炭生成“灰氢”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在制备“绿氢”中,利用风力发电电解水制备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若产生1000L氢气,能同时得到L的氧气。
    (3)、通过反应CH4+CO2__2CO+2H2制备“蓝氢”,若制取4t氢气,理论上需要C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Mg17Al12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Al , 单位质量的MgH2分解释放出氢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温度T1T2T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16、氨气NH3是合成氮肥的重要原料,如图1所示是合成氨的新方法。

    (1)、i、传统方法是利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反应器2:常温下,LiN2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iii.反应器3:一定条件下,Li3N可与H2O发生反应产生NH3和氢氧化锂,其中H2ONH3的分子个数比为

    iv.氨气产率随反应所用电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电压为V氨气产率最高。

    (2)、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写一条)。
  • 17、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将10g水加入10g酒精中,一段时间后,称量混合液,质量仍为20g

    (1)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如图1,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1~2分钟。

    (2)冷却后,观察到铜丝变黑、玻璃棒________(填“a”或“b”)端下沉。

    【实验三】称取镁条和陶土网的质量为m1(如图2所示),然后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物质与陶土网一起再次称量,质量为m2

    (3)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而实验事实是m2<m1 , 可能原因是________。

    【分析与总结】

    (5)根据以上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应在________容器中进行实验。

    【拓展实验】

    兴趣小组按如图3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白色固体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反思与交流】

    (6)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 , 原因是________。

    (7)图3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有_____(填字母)。

    A. 使装置密闭B. 可缓冲气压C. 防止橡皮塞被弹飞
  • 18、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I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最终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如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应从(填“a”或“b”)管通入。
    (3)、收集一瓶O2并进行性质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硫燃烧时,(填字母),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产生大量白烟

    b.发出淡蓝色火焰

    c.发出蓝紫色火焰

    O2具有氧化性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4)、我国新型战略核潜艇具备相当强的水下续航和高速航行能力,为了探究潜艇用制氧器,小亮以爆炸盐(溶于水会产生Na2CO3H2O2)和MnO2为原料设计了以右图所示简易装置:

    加料后,MnO2在反应中起作用。右舱中水的作用是(答出一个即可)。

  • 19、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广谱、高效、无毒的杀菌剂,在污水处理、水产、食品加工等行业广泛应用。

    工业生产中一般是用还原剂将氯酸钠等还原成ClO2 , 常见的还原剂有二氧化硫、盐酸、氯化钠、甲醇CH3OH等,但均需在高酸度条件下反应,对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副产大量Cl2 , 产品纯度不高,后续处理费用较大。

    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产品纯度高、反应速率快,并且副产氧气。现今正研究温度、压力、酸度以及H2O2和氯酸钠的质量比等对H2O2作还原剂生产ClO2的影响。其中温度对氯酸钠转化率和二氧化氯收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实验表明,用H2O2作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能保证ClO2纯度100%的同时,氯酸钠的转化率大于88%,ClO2的收率在90%以上,解决以往各种方法中ClO2纯度、氯酸钠的转化率和ClO2收率不可兼得的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ClO2现有的生产方法存在的问题有(写一条)。
    (3)、甲醇(CH3OH)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用过氧化氢还原氯酸钠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如下:2NaClO3+H2O2+H2SO4=2ClO2+O2+2X+Na2SO4 , 由此推测X的化学式为;过氧化氢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数据表明,温度对氯酸钠转化率的影响是
    (6)、依据图像综合考虑,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制备ClO2应选择的温度是
  • 20、鉴照古今变化,传承奋进力量。

    (1)、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由(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记录——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也不变色,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该元素的名称是 ,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3)、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钾原子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明矾中钾离子的符号是;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高铁酸钾由种金属元素组成。
    (4)、工具:“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古代人对物质构成奥秘的表达;如今可以借助各种精密仪器探索,通过微观图示更清晰地表示物质的构成。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从液态变为气态),如图所示。

    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C、 D、
上一页 443 444 445 446 4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