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归纳物质的性质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物质之间的共性(即相同的性质)或特性(即不同的性质)。下列各组物质的共性和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物 质

    共 性

    特 性

    A

    CO、CO2

    常温下,都是气体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B

    H2、CO

    都有可燃性

    H2有毒,CO无毒

    C

    浓硫酸、浓盐酸

    水溶液都显酸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D

    KMnO4、H2O2

    都能够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

    常温下KMnO4是固体、H2O2是液体

    A、A B、B C、C D、D
  • 2、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 3、Ca(OH)2K2CO3溶解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B、40℃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C、40℃时,Ca(OH)2溶解度比K2CO3溶解度大 D、40℃时,琴琴同学将0.14gCa(OH)2放入100g水中得到100.14g溶液
  •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 5、益生菌能够维持皮肤上菌群平衡,它在酸性较弱的环境中利于生长.因此皮肤的酸碱度宜保持在
    A、pH<1 B、4.5<pH<6.5 C、8<pH<10 D、pH>10
  • 6、下列物质能与 NaOH 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CO2 B、Fe2O3 C、H2SO4 D、Na2CO3
  • 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 8、下列有关盐酸和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氢元素 D、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 9、下列物质不属于酸的是
    A、H2SO4 B、HNO3 C、NaHCO3 D、HCl
  • 10、

    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无法发生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查阅资料知道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相应探究。称量0.2g氧化钢,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填写表格: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步骤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1g二氧化锰、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4)对比图2中的________点(填字母),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然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

  • 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动手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资料:酚酞溶液遇氨水显红色,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①小连同学做了图1的对比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发觉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

    ②图Ⅱ的实验探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乙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了

    ③小组同学对图II实验进行改进,共同设计了如图Ⅲ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到(填“a”,“b”或“同时”)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

    (2)、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IV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他将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得到红色粉末(HgO),他又把红色粉末放在另外容器里加强热,最终得出了空气成分的结论。

    ①对比图IV和图V实验,图IV中曲颈瓶中的水银与图V中的作用相同。

    ②写出图V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进行该实验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进行电解水实验。

    【基础实验】

    如图所示,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并检验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1)管a和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均可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但观察到的现象不同,打开管b活塞,观察到

    【实验结论】

    (2)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交流反思】

    理论上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实际测定结果却往往大于2:1。

    (4)影响测得的气体体积比的因素可能有。(任写一条即可)

  • 1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粉末,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反应②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回答下列问题:

    (1)、H物质的名称为
    (2)、B物质在反应②中起作用。
    (3)、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 ,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 14、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

    (1)、河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操作①的名称是;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操作②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可以用到的试剂为
  •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水是由构成的。
    (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是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与A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元素符号)。

    ②钠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

  • 16、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氮气

    ②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标出氧化钙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2)、数字3的含义Fe3+
    (3)、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17、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火上浇油 C、立竿见影 D、杯弓蛇影
  • 18、NH4NO3是常见的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请完成下列计算:

    XXX化肥---国际首创

    净重:50kg/袋

    主要成分:硝酸铵(NH4NO3

    含氮量:38%

    (1)、硝酸铵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已知除主要成分硝酸铵外,其他杂质不含氮元素,经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广告属于(填“虚假”或“真实”)广告。
    (3)、经取样分析,该硝酸铵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仅为28%(杂质不含氮元素),某农田计划施用上述品牌的硝酸铵化肥200kg,所含氮元素质量是kg。但由于货源短缺,现改用尿素【化学式 CO(NH22】,为保证含氮量相当,需要kg 尿素。
  • 19、

    I、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乙和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甲;乙
    (2)甲、乙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
    (3)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4)从反应③可以推测丁物质具有的一种化学性质是:

    Ⅱ、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5)操作①的名称是 ,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回答一个即可)。
    (6)操作②中要加入除去色素和异味。
    (7)操作③以后,得到的是(填“硬水”或“软水”)。
  • 20、

    某化学小组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还有少量淡黄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查阅资料】Ⅰ、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Ⅱ、镁条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

    Ⅲ、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

    【提出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①: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产生的;

    猜想②: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氮气反应产生的;

    猜想③: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

    猜想④: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产生的;

    (1)小明认为猜想③和猜想④都不合理,原因是

    【实验活动一】镁条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过程:

    ①制取并收集氧气;

    ②将镁条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2)在上述步骤①中,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在上述步骤②中,用手触摸集气瓶外壁,感觉到温热,说明镁条燃烧(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活动二】镁条与氮气的反应

    实验过程:

    ①制取氮气;

    ②将镁条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经查阅资料得知:此固体是氮化镁(Mg3N2)。

    (4)工业上获取氮气的常用方法: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O2(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5)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探究结论】

    (6)综上分析,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黄色固体的猜想中,猜想(填序号)成立。

    【反思交流】

    (7)如果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实验测得氧气体积与氧气所占空气真实比例相比较会(填“偏大”或“偏小”)。
上一页 442 443 444 445 4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