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4月)
-
1、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数的氧气会转化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
②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③与是不同种物质
④这是分解反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 -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氧气 B、冰 C、液氢 D、铁
-
3、分类法是我们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 B、矿泉水 C、洁净的空气 D、水蒸气
-
4、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气体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品红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5、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上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其中合理的是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
6、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水蒸发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大小 B、分子数目 C、分子间间隔 D、分子种类
-
7、
明矾等絮凝剂在水净化等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广泛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查阅资料】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进行实验】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见下表:
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
①
200
0
20
12.48
②
200
0.2
20
76.54
③
200
0.3
20
84.60
④
200
0.4
5
64.45
⑤
200
0.4
10
70.85
⑥
200
0.4
15
81.04
⑦
200
0.4
20
86.02
⑧
200
0.5
20
88.15
⑨
200
0.6
20
86.49
【结论与解释】
(1)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中高的原因是。(2)依据④~⑦得出的结论是。(3)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填序号)。【反思与评价】
(4)分析⑦⑧⑨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理由是。对此结论,你认为科学的处理方式是。 -
8、如图所示的为加热蓝色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粉末要平铺在试管底部,这样做的目的是。(2)、铁夹要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夹持试管的高度要根据来调节。(3)、集中加热前要先预热,此装置的预热方法是。(4)、加热一会儿后,可分别观察到如下现象:试管中 , 试管口。
-
9、以下是某位同学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药品加热时的操作示意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步骤1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任写出两点)。(2)、步骤2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其正确的操作是 , 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3)、步骤3中的错误操作是、(两条即可),可能造成的对应后果是、。
-
10、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均离不开水。(1)、已知某水循环反应如图1所示。
①上述示意图中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其文字表达式是。
②该循环反应实现了能量转化:光能能能。
(2)、我市很多公共场所都装有直饮水设备。图2为某校园直饮水工艺流程图。①“砂罐”通过(填操作名称)除去原水中的泥沙、铁锈等杂质。
②流程图中“炭罐”的作用是。
③软水器工作时能够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④图中可以与“臭氧”一样起到杀菌作用的设备有(填字母代号)。
A.砂罐 B.炭罐 C.紫外线灯 D.精密过滤器
⑤纯水箱中的水是纯净物吗?为什么?。
⑥臭氧具有杀菌作用,但氧气没有杀菌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
11、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我们常见的水为例,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水的构成
从微观上看,水是由构成的。
(2)、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a.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
c.水是常用的灭火剂;
d.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e.水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f.水可以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上述描述中:
①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有 , 属于水的用途的有(填字母代号)。
②根据上文的描述,水通电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认识水分子的变化小明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图1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变化是图2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变化是。
②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得到的物质是(填化学式),检验该物质的方法是。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宏观区别是 , 微观区别是。
-
12、酒精灯内所用的燃料为酒精。(1)、某同学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是乙醇的俗称;②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密度比水小;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⑥易燃烧,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⑦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⑧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以上描述中,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
(2)、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代号),为此,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应该。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3)、汽车香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从物质分类角度看,汽车香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当装满香水的香水瓶密闭、长时间高温暴晒时,瓶内压力增大,就可能发生爆炸,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4)、酒精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酒精燃烧的生成物,请你帮助他完成主要操作步骤及现象。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点燃酒精灯,
生成了水
2.
生成二氧化碳
-
13、下图所示是部分物质的分子模型和化学符号(化学式)。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氧气的化学符号:。氧气是由大量的(填微粒名称,下同)聚集而成的。(2)、1个水分子由2个和个氧原子构成,而且水分子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一定的角度排列成特定的空间形状。(3)、氢分子由1种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种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上图所示的物质的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是 ,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是。(填字母代号)
-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代表氢分子 B、丁物质由分子构成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
1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B、冰融化为水——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蔗糖在空气中不消失而在水中很快消失——水分子比空气中分子与蔗糖分子间的作用力更弱 D、阳光下晾晒衣服干得更快——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
16、化学真奇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B、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蜡烛变短 C、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D、生命过程探索、信息科学等领域均用到化学科学
-
17、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①④ -
18、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表示C原子,“
”表示O原子)
A、B、
C、
D、
-
19、进行探究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检验氢气纯度
B、连接仪器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黄泥水
-
20、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小明提出了以下问题,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逸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B、为什么打开瓶盖会逸出气体? C、产生的气体是有毒气体吗? D、该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