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运输浓硫酸的车俩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
    A、爆炸性物质 B、腐蚀性物质 C、毒性物质 D、易燃气体
  • 2、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A、Na:钠原子 B、N:氮气 C、Zu+2:锌离子 D、AICl:氯化铝
  • 3、肉夹馍是院西的特色美食。下列制作内夹模的部分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加水和面 B、发醉面团 C、剃碎肉块 D、切慎夹肉
  •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水”中只含两种元素的是(   )
    A、冰糖水 B、矿泉水 C、泥沙水 D、蒸水
  • 5、项目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并收集干燥的氢气和氧气。

    (1)、接通电源,收集a气体,靠近火焰,观察到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是(填“氢气”或“氧气”)。
    (2)、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减少了0.9g,写出通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不考虑水的蒸发)。
  • 6、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铜、氧化亚铜(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项目小组取4.00g氧化铜,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展开系列探究。

    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

    (1)、以下为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其中提示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的是____(填标号)。
    A、 B、 C、
    (2)、装置甲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中部分操作及现象如下:

    a.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二氧化碳传感器示数不断增大至稳定;

    b.点燃酒精灯;加热碳粉;

    c.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

    d.观察到氧化铜处黑色粉末全部变红;停止加热,收集尾气。

    ①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以上操作正确的顺序为:(填标号)。

    ②二氧化碳传感器示数不断增大至稳定,说明装置内已充满二氧化碳。若无二氧化碳传感器,检验装置内已充满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是(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

    Ⅱ.探究装置丙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性质并测定其组成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为红色粉末,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

    实验Ⅰ结束后将装置丙硬质玻璃管内的剩余固体全部移至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滤出烧杯中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2.56g。

    (4)、装置丙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 7、氯化镁产品大多数是黄褐色或白色固体,习惯称为卤片。某卤片的主要成分为MgCl2 , 还含少量MgSO4、NaCl和FeCl3 , 以该卤片为原料生产MgCl26H2O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已知:①MgCl26H2O96~117MgCl24H2O135~180MgCl22H2O

    pH=1.5时,氢氧化铁开始沉淀;pH=2.8时,氢氧化铁沉淀完全。

    pH=8.9时,氢氧化镁开始沉淀;pH=10.9时,氢氧化镁沉淀完全。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图中的仪器不会用到的是____(填标号)。
    A、 B、 C、
    (2)、“沉铁”时,调节溶液pH=6.5 , 该溶液呈性。
    (3)、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可实现“脱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滤渣”的成分为
    (5)、为制备MgCl26H2O , “一系列操作”中宜采用降温结晶,而不宜采用蒸发结晶,其原因是(答两点)。
  • 8、NH4ClZnSO4KNO3是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常用的三种物质,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ZnSO4

    41.6

    53.8

    70.5

    75.4

    71.1

    60.5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配制营养液时,为加快ZnSO4在水中的溶解,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配制某无土栽培营养液需补充钾元素195g,则需KNO3的质量为
    (4)、对上表中某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编号①、②、③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____(填标号)。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 9、便携式供氧器广泛用于医疗急救、航空航天、水下作业等领域。某项目小组从制氧剂选择和装置优化等方面开展简易供氧器设计和制作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制氧剂

    制氧原理

    生产1kg氧气所需成本

    30%过氧化氢溶液

     

    约13元

    氯酸钠

    2NaClO3__Δ2NaCl+3O2

    约11元

    高锰酸钾

    2KMnO4Δ__K2MnO4+MnO2+O2

    约148元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生产1kg氧气所需成本最低的制氧剂是____(填标号)。
    A、30%过氧化氢溶液 B、氯酸钠 C、高锰酸钾
    (2)、某同学设计的简易供氧器如图所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表中三种制氧原理均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 10、项目小组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图1所示实验,充分反应后,甲试管内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然后将甲、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如图2所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存在3种物质 B、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可能存在2种物质 C、若滤渣为混合物,则其质量可能小于2mg D、若滤渣为纯净物,则滤液中可能存在3种金属离子
  • 11、将m1g可燃物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水。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氧气减少了m2g。实验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t1时刻,容器内氧气的质量为m2x1m3g B、图中t2时刻,容器内碳元素的质量为3x211g C、11m2<8m3 , 则该可燃物一定含有碳、氧元素 D、m1+m2>m3 , 则该可燃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 12、某同学绘制了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红色的Fe3O4 B、Fe3O4转化为Fe的反应可以是置换反应 C、H2可与CuO反应生成Cu,也可与Fe2O3反应生成Fe D、将Cu浸入FeSO4溶液中可比较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
  • 13、利用捕集的CO2生产低碳、零碳燃料,既可缓解能源危机,又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新型催化剂,可催化CO2转化为甲醇,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化学性质相同 B、Ⅰ中反应前后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Ⅱ中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 D、Ⅰ和Ⅱ中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均发生改变
  • 14、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如图所示,其中气体发生器内产气药剂的信息如资料卡片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HCO3俗称小苏打 B、Fe2O3属于氧化物 C、KClO4中钾离子的符号为K+ D、NaN3由三种元素组成
  • 15、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有关劳动项目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用铅笔绘制宣传画

    利用了石墨的导热性

    B

    设置森林防火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预防火灾

    C

    洗净铁锅并用抹布擦干

    铁与氧气、水等接触易生锈

    D

    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污水

    熟石灰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 16、以下是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取粗盐

    B.过滤混合物

    C.取下蒸发皿

    D.称量精盐

    A、A B、B C、C D、D
  • 17、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曾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兽骨、青铜、丝绸、竹木都曾为汉字的记录载体,其中属于合金的是(    )

    A.兽骨

    B.青铜

    C.丝绸

    D.竹木

    A、A B、B C、C D、D
  • 18、

    盐碱地中所含的盐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其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产能的途径,但也是世界性难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盐碱地土壤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盐碱地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有Na2CO3NaClCaCl2Na2SO4

    【探究一】土壌的酸碱度

    实验步骤:

    (1)经测定,滤液a的pH约为8.同学们对当地农民施肥给出了建议,在施用氮肥中,不宜选择含铵根的氮肥,其原因是________。

    【探究二】土壤所含的成分

    (2)小明取少量滤液a,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小青取少量滤液a,加入适量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他得出结论:滤液a中含有Na2SO4

    (3)同学们认为小青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探究滤液a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4)加入Y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名称)。

    【得出结论】

    (5)该地块的土壤中除了含有Na2CO3外,还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

    【拓展应用】

    (6)下列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适量施用熟石灰B. 适量施用碳酸钙粉末
    C. 用氨水进行喷灌D. 适量施用酸性肥料
  • 1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较纯净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3)、用A、E、F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 , 管口的连接顺序是①
    (4)、装置C中明显的一处错误,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20、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 , 部分流程图如下:

    (1)、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
    (2)、写出反应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3)、反应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是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