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如图所示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
    A、        B、    C、    D、   
  • 2、下列关于Al、Al3+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数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化学性质Al3+比Al稳定

    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 3、水是生命之源,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此实验结论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A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 4、学习化学反应类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区分不同的化学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O2CO2 B、C2H5OH+O2CO2+H2O C、Zn+H2SO4→ZnSO4+H2 D、KClO3ΔMnO2KCl+O2
  • 5、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CaWO4)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钨原子的中子数为74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g C、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D、CaWO4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 6、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2O2 B、2O C、O2 D、2H2O2
  • 7、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 8、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来做导线 B、氦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氦气球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 9、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黑色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0、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臭氧层的破坏与空气污染无关 C、拉瓦锡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D、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 1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过滤河水 B、检查气密性 C、塞紧橡皮塞 D、倾倒液体
  • 12、我国是发明陶瓷、冶金、酿造、印染、造纸和火药等较早的国家。在一些文物和科技典籍中对此有生动而详尽的体现和记载。完成下面小题
    (1)、经典作品四大名著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哲理。下列描述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丹 B、《水浒传》中张顺在城门引爆炸药 C、《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制作过程 D、《三国演义》中曹冲称象
    (2)、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分离方法是
    A、过滤 B、蒸馏 C、沉降 D、升华
    (3)、我国古代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瓷器,其原料之一钙长石(CaSiO3)是化合物 B、“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水银”是单质 C、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制造的纸是纯净物 D、“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的“杓”的主要成分是Fe3O4 , Fe3O4属于氧化物
  • 13、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的作用。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400g一袋的“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配料:精制盐、碘酸钾

    氯化钠:97.0g/100g

    碘酸钾(以Ⅰ计):5mg/kg

    食用方法:汤、菜熟后加入本品最佳

    贮存条件:放置于通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晒

    保质期:36个月

    (1)、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一袋这样的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最大是
  • 14、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停下来后就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身体内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已知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 , 试计算:
    (1)、乳酸中含有种元素。
    (2)、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15、化学活动小组围绕磷燃烧的化学反应,展开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探究活动。
    (1)、实验记录。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

    见图1

    实验原理

    符号表达式

    证据现象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五分之一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 经过活动小组精确测定,测出图1中集气瓶的容积为60mL,红磷燃烧前集气瓶内原来水的体积为12mL,打开活塞后烧杯内水减少的体积为9mL,则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列出式子即可)

    (3)、如图1所示,利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为下图2,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温度变化为图3,下列关于图2的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

    b.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c.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d.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O2被消耗且瓶肉的温度逐渐降低

    (4)、图2中,红磷开始燃烧至冷却到室温对应的曲线为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在图3中(选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
    (5)、兴趣小组反思与评价,认为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物质应具有只能与空气中O2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的特点。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16、下面是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 其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若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做的改进是.
    (2)、实验室需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检验氧气的方法.
    (3)、如图F所示,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底少量水的作用是。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17、我们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首先要认识实验室常用仪器及其用途,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填写仪器名称):

    (1)、可用作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是.
    (2)、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3)、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时用到的仪器是
    (4)、实验时取30mL的水需要的仪器是
    (5)、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图中的仪器有 , 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 18、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1)、自然界的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后得到自来水,自来水属于(选填硬水或软水).
    (2)、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

    实验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什制得“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实验2: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实验室常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则管A与管B中产生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上述两个实验中,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实验1 B、只有实验2 C、实验1和实验2
  • 19、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 ,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路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写一点)。
    (2)、制备一氧化氮时应先通氮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原因是
    (3)、“催化转化器”治理一氧化氮的文字表达式为
    (4)、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 20、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国际市场成功签约。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