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

    (1)、实验一: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变红的是(填“a”或“b”)。
    (2)、实验二: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 , 说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2所示。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C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4)、实验三: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色。
    (5)、若把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硫酸,能否发生同样的反应?(填“能”或“否”)。
  • 2、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古人通过“钻木”取火,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2)、农民用草木烧制草木灰(主要含有 K2CO3)作肥料,可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K2CO3属于(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3)、氢能是一种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围炉煮茶”是现代人的一种休闲方式。为防止在烧炭煮茶的过程中炭燃烧不充分产生使人中毒,要注意开窗通风。
  • 3、近年来,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越来越自信。2025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哪吒之魔魔闹海》在全球电影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1)、影片中太乙真人用“藕粉”结合“七色宝莲”的神力为哪吒、敖丙重塑肉身。从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说,“藕粉”中富含             (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无机盐 D、糖类
    (2)、影片后面出现的“定海神针”引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共鸣。《西游记》中关于“定海神针”(即“如意金箍棒”)的描述是“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镔铁是古代的一种钢铁,属于(填“纯金属”或“合金”)。
    (3)、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用海水晒盐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①图中a是(填“蒸发”或“冷却”),这一过程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填“变大”或“变小”),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一定是NaCl的(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②结晶池后的操作是

  • 4、请用下列物质对应的序号填空。

    ①汞 ②金刚石 ③氖气 ④氢氧化钙 ⑤钛合金 ⑥氧气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3)、常用作温度计中液体的是
    (4)、常用作电光源的是
    (5)、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6)、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 5、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钾元素
    (2)、2个碳原子
    (3)、二氧化氮分子
    (4)、纯碱
    (5)、3个氢氧根离子
    (6)、P2O5中“5”的含义:
  • 6、下表所示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实验室通电分解水

    向稀硫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 量 接 近 饱 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 KNO3 固体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OH和NH4NO3固体

    A、A B、B C、C D、D
  • 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铁粉和木炭

    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

    B

    区分纯棉制品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C

    除去 NaNO3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NaOH

    加入适量的 Cu(NO32 溶液,过滤

    D

    除去CaO中少量的Ca(OH)2

    用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 8、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守恒观:50mL的酒精中加入50mL水后体积为100mL D、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9、“6G”融通世界,芯片“智”造未来。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芯片,硅是芯片的重要基材。如图是工业上以四氯硅烷(SiCl4)为原料制取高纯硅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元素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 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物丙的质量比是1:7 D、该反应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时发生爆炸
  •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海波、大苏打,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硫代硫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含有 O3 C、含有三个元素 D、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为20g B、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甲>乙
  • 1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装置完成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充足,部分装置省略)。已知:实验前注射器活塞位于40mL处,玻璃管容积为80mL,气球中没有空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色铜粉变为黑色 B、加热时要多次缓慢推拉注射器,使铜粉与氧气充分反应 C、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使气球恢复原状,此时注射器活塞应停在约24mL刻度处 D、停止加热,玻璃管冷却后,若气球内气体没有挤出就读数,则测得氧气的含量结果偏大
  • 13、下表中化学方程式及其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A

    Al+3O2=2Al2O3

    化合反应

    B

    CH4+2O2═CO2+2H2O

    置换反应

    C

    CO2+ Ca(OH)2═CaCO3↓+H2O

    分解反应

    D

    Na2SO4+ Ba(OH)2═BaSO4↓+2NaOH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 1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D、能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 15、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 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__4CO2+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SO2 C、S D、SO3
  • 16、在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配制了100g16%的氯化钠溶液用于校园种植基地的选种工作。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称量 NaCl的质量为16.0g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 17、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向试管中加入试剂可以使水面上的小船向右移动。下列反应不能产生这一现象的是

    A、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D、白醋和小苏打反应
  • 18、上林的大龙湖是世界十大喀斯特岩溶水库之一,这里的水都是从深深的地层下涌出,非常清冽洁净。下列关于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 19、化学是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将二氧化碳通入无色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20、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一些干冰降温,其原理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干冰升华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的质量 B、分子的种类 C、分子间的间隔 D、分子的体积
上一页 219 220 221 222 2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