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今年我国将发射“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两艘载人飞船,NiFe2O4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2 B、+1 C、+3 D、+5
  • 2、2024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其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C、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D、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操作生产自来水
  • 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和科研等领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焊接金属时常用氧气作保护气 B、氮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氧气常常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可用于航标灯
  •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过滤 D、测溶液的pH
  • 5、火力发电厂常使用石灰石进行燃煤烟气脱硫,产生的硫酸钙可用于建筑材料。

    (1)、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用pH试纸测得的pH范围应为 , 会导致土壤的酸性增强,不利于
    (2)、“吸收塔”反应:2CaCO3+2SO2+O2=2CaSO4+2CO2 , 部分物质质量变化如图2。

    i.代表CaSO4的质量变化曲线是(填“a”或“b”)。

    ii.t3时吸收塔吸收了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iii.t1时,硫酸钙的质量m

  • 6、金属钴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某炼锌废渣含有铜、铁、钴的+2价氧化物及金属锌。从废渣中提取钴的工艺如图(部分工艺及药品省略)。

    (1)、“酸溶”中,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则需要98%的浓硫酸g,稀释时应将缓慢注入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和
    (3)、“沉钴”中,钴离子去除率越高,得到的产物钴含量越高。根据下图可知,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a.70-75℃       b.75-80℃       c.80-85℃       d.85-90℃

    (4)、“沉铜”中,CuSO4H2S反应,生成CuS沉淀和另外一种物质(填化学式),该物质可用于(填“酸溶”“沉铁”或“沉钻”)工序。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实验与探究】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表面有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色;试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填“甲”、“乙”或“丙”)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实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拓展与应用】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外两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为了探究不溶物的成分,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可向不溶物中加入稀硫酸。

    i.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

    ii若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对不溶物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Al、Fe       

    B.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Al

    C.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Cu、Al       

    D.一定含有Cu、Fe,不可能含有Al

    (4)实验C中,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铁球和铝球(ρ),此时杠杆平衡。将两球分别同时浸入mg5%稀硫酸中,直至两个烧杯中均无气泡留出。移走烧杯(悬挂球的线无损),发现两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

    ①一定空心的球是(填“铁球”或“铝球”)。

    ②最终,杠杆的(填“M”或“N”)端下沉。

  • 8、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基础实验: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

    ①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A制取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室制取CO2 , 根据现有药品,应该选用大理石和 , 所加酸溶液的量至少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实验室用装置C收集氧气,当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才开始收集。

    (2)、跨学科实践:制作“化学氧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通常用于火灾逃生或其他缺氧环境内。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原理分析】4KO2+2CO2=2K2CO3+3O24KO2+2H2O=4X+3O2 , 则X的化学式为

    【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化学氧自救器,如装置D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填颜色变化)时,则基本失效。

  • 9、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分别准确称取约3.000g七种茶叶,加入100.0mL100℃的超纯水浸泡30min,检测出铁元素的含量见下表。

    表1不同种类茶水中铁元素含量

    茶水种类

    龙井

    毛峰

    富硒茶

    子竹茶

    肉桂茶

    铁观音

    金骏眉

    含量μg/mL

    0.0039

    0.0141

    0.0104

    0.0164

    0.0872

    0.0165

    0.038

    泡茶方式对茶水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有较大影响.使用100.0ml.100的超纯水浸泡3.000g某种茶叶在不同时间、不同次数后,测得茶水中铜、铁、锌元素的含量如图1、图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茶叶中含有铁元素的量比较高,但茶叶中的铁吸收率极低达不到补充铁元素的效果,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还对铁元素的吸收具有阻碍效果,所以摄入补充铁元素的阶段不宜饮茶。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_____。
    A、 B、 C、 D、
    (2)、根据表1可知,相同条件下,茶水中铁元素含量最高的茶叶是________。
    (3)、根据图2可知,茶水中锌元素含量与浸泡次数的关系是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泡茶时浸泡时间越长,茶水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越高。

    ②根据实验可知,泡茶时,浸泡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浸泡次数最好不要超过3次。

    ③茶叶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所有人群都适合饮茶。

    ④茶叶中的茶多酚对铁元素的吸收具有阻碍效果,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⑤100℃的超纯水浸泡茶叶,采用高温目的是提高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浸出率和浸出速度。

  • 10、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②>③ C、①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③ D、④中加入少量NaClNaCl可再溶解
  • 11、CO2资源化利用的一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CaO B、CO2、CH4、CO、H2均由分子构成, C、理论上88gCO2资源化利用后才可以生产4gH2 D、过程Ⅱ中的反应为CaO+2CO+2H2催化剂__CaCO3+CH4
  • 12、“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人工合成淀粉、制造燃料和尿素等物质
  • 13、乙酸钾( CH3COOK)是一种环保融雪剂,下列关于乙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氧化物 B、C、H、O、K的质量比为2:3:2:1 C、由三种非金属和一种金属组成 D、组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 B、溶解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pH
  • 15、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的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高速公路所用的沥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D、为预防大脖子病,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 16、两会聚焦,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下列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是
    A、馒头 B、土豆 C、青菜 D、鸡蛋
  • 17、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1)、图1为空气成分示意图,物质A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利用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完全燃烧1.24g红磷,理论上消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利用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结合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实验开始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引起DE段气体压强变化的操作是
  • 18、某工厂在粗盐的提纯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盐泥”[主要成分为Mg(OH)2、BaSO4和NaCl]。利用“盐泥”制备硫酸镁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a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反应器”中使用搅拌器的目的是。“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滤器1”中产生的“滤渣”主要为 , 滤液显性。若该操作在实验室中进行,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填仪器名称)。
    (3)、“结晶槽”中获得较纯硫酸镁晶体的方法是结晶,经过“过滤器2”的母液中硫酸镁是的(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从“结晶槽”中获得的硫酸镁晶体含有少量杂质,需用试剂洗去。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            (填字母)。
    A、蒸馏水 B、NaOH溶液 C、BaCl2溶液 D、饱和硫酸镁溶液
    (5)、物质除杂通常有两种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从混合物中去除;思路二: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的物质。

    在“结晶槽”中提纯MgSO4的过程运用的是上述的思路________(选填“一”或“二”)。

  • 19、

    “组成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学完金属后,同学们开展了铝质易拉罐回收及金属材料成分的探究。

    【问题与预测】

    (1)易拉罐罐体能做成薄片状说明该材料具有优良的________性。

    铝质易拉罐罐体是纯铝还是合金?

    【实验与分析】

    某小组同学拆解了一个盛装可乐的易拉罐,除去罐体表面的油漆等涂层,可见银白色薄片状轻质固体。

    实验

    操作

    现象

    实验一

    取相同厚度、形状的纯铝片和罐体,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观察到纯铝片上的划痕更深

    实验二

    用砂纸打磨罐体并剪成碎片,取少量碎片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有气泡冒出;试管底部残留少量固体物质

    (2)由实验一分析得出罐体的硬度比纯铝片________(选填“大”或“小”),实验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结论与思考】

    根据以上实验可得知罐体是铝合金。

    查阅资料,铝合金一般由铝、铁、镁、铜等金属制成。

    【作出猜想】

    (3)实验二试管底部残留固体可能含有            (填字母)。

    A. 铝B. 铁C. 镁D. 铜

    【验证猜想】

    (4)将实验二试管底部残留固体物质洗涤、干燥,向其中加入________溶液,若固体表面变成银白色,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色,则证明猜想正确。

    (5)结合图1,从微观角度解释,合金与纯金属硬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结合图2分析,合金中元素的配比不同会导致硬度有差异。根据实际需求,罐盖硬度应大于罐体硬度。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

    (6)废弃易拉罐回收的意义是________(答一种即可)。

  • 20、完成下列小题: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目的】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用品】石灰石、稀盐酸、火柴、镊子、木条,以及上图仪器。

    【实验步骤】选择上述仪器中的(填字母)组装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填仪器名称)中加入石灰石,塞好橡胶塞,向装置中加入液体药品。

    收集二氧化碳。收集时,集气瓶的瓶口应朝(选填“上”或“下”)。

    验满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备用。

    (2)、二氧化碳的封存。

    二氧化碳的封存主要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压缩后封存于地层深处或海底。基于亨利定律,当把二氧化碳注入深海时,由于压力非常大,二氧化碳会大量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等物质,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封存。如图是不同深度的海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二氧化碳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的图像。

    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的原因:

    分析如图可知,随海水深度增加二氧化碳分压(选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

    深海封存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什么影响?(答一种即可)

上一页 188 189 190 191 1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