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H2O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情况不同

    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C

    过滤操作后水仍然浑浊

    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D

    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图表示的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纯净物 B、表示2个氧化汞分子加热后生成一个汞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D、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 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也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科学思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C、科学探究与实践:自来水煮沸后观察到有较多水垢,证明自来水是硬水 D、科学态度与责任: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应多植树造林
  • 5、科学家发现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的物资—奥林匹克烯C19H12 ,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奥林匹克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 B、奥林匹克烯由奥林匹克烯分子构成 C、奥林匹克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奥林匹克烯是由19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构成
  • 6、在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取高锰酸钾粉末 C、给高锰酸钾加热 D、收集氧气并验满
  • 7、高精度地磁监测系统可实现“震前”预报,该仪器的材料中含有金属钴(Co),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钴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钴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C、钴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钴离子的符号是Co+2
  • 8、合肥市行知学校开展了“趣味化学”的校课,在有趣的实验中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燃着的火柴靠近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蜡烛可以复燃 B、使用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应该立刻用水浇灭 C、自来水厂经常利用明矾使水中悬浮的小颗粒快速沉降下来 D、5mL乙醇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 9、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A原子质量为4mkg,A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
    (1)、请你求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10、

    兴趣小组开展“自制简易家庭制氧机”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Ⅰ、探究制氧剂反应原理

    化学小组购买了市售家用制氧剂并进行相关的探究。制氧剂A是过碳酸钠固体,B是二氧化锰。

    注意事项

    1.连续供氧只补加A剂即可,不必另加B剂。

    2.理想的水温在18℃~20℃之间,可连续供氧25~30分钟。水温偏高时,每分钟供氧量增加,供氧时间缩短。

    3.可通过增加或减少A剂用量或加水量来调节供氧速率。

    (1)过碳酸钠(化学式Na2CO4)是白色颗粒状粉末,溶于水后会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碳酸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产生氧气,该产生氧气反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2)根据制氧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回答下列问题。

    ①其中提到“连续供氧只补加A剂即可,不必另加B剂”,不必另加B剂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水温偏高时,每分钟供氧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Ⅱ、自制简易制氧机

    (3)化学小组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如图简易制氧机。往甲瓶中加水后观察到反应甲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氧气能从乙瓶中逸出主要是因为氧气________(写两点)。

    (4)乙瓶中水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 降低氧气温度
    C. 加快氧气的生成
    D. 洗气作用,通过洗涤除去氧气中的杂质
    E. 使产生的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适合人们呼吸

    (5)甲瓶中的二氧化锰可通过________、洗涤、烘干等操作回收。

    Ⅲ、制氧剂的选择

    【提出问题】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快速制氧,为什么不选用过氧化氢溶液而选用过碳酸钠固体呢?

    【查阅资料】双氧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已知常温常压下产生150mL的氧气,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制氧剂需要9.1mL;以过碳酸钠为制氧剂需要1.41g

    【设计实验】利用如图1装置设计如表实验并记录0~20min量筒中水的体积,绘制出图2。

     

    锥形瓶中药品

    注射器中药品

    实验1

    0.2g二氧化锰

    9.1mL5%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2

    1.41g过碳酸钠和0.2g二氧化锰

    ______mL水

    (6)实验中水的体积较合适的是________mL。

    【交流讨论】依据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结合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

    (7)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______(填字母)。

    A. 制氧效率低B. 分解产物无污染
    C. 运输储存不方便D. 有一定的腐蚀性
  • 11、

    氧气在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展开了研究。

    Ⅰ、工业制取氧气

    (1)分离液态空气制的液氧,由此可知两种物质的沸点大小:N2O2(填“<”或“>”)。

    (2)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O2(填“<”或“>”)。

    Ⅱ、实验室制取氧气

    (3)图中仪器a是 , D的操作说明装置气密性好的现象是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此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6)采用C装置收集氧气,判断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12、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范围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如表所示,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跟随环保部门利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得2023年9月7日芜湖市的空气质量,并记录如图所示(1mg=1000μg)。

    表: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空气质量指数(AQI)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状况)

    一级

    (优)

    二级

    (良)

    三级

    (轻度污染)

    四级

    (中度污染)

    五级

    (重度污染)

    六级

    (严重污染)

    2023年9月7日某市空气质量检测

    PM2.5…………19μg/m3

    PM10…………33μg/m3

    二氧化氮……24μg/m3

    二氧化硫……7μg/m3

    臭氧…………74μg/m3

    一氧化碳……0.4μg/m3

    (1)、当日空气污染物中含量最低的是 , 空气质量级别为
    (2)、请选择其中一种污染物: , 并列举其来源
    (3)、作为初中生,请你为保护空气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 13、对比古今净水工艺,回答问题:

    (1)、“漉水囊”可滤出水中浮游生物,此过程对应的操作1的名称是
    (2)、永嘉出土的明末水处理池是最早利用“木炭吸附”的净水工艺,现代净水过程中常用代替木炭。
    (3)、在消毒步骤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化学兴趣小组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取蒸馏水,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操作Ⅰ: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操作Ⅱ:需处理的水应从a端口进入,增强吸附效果 C、操作Ⅲ:冷凝水应从d端口进入,使冷凝更充分 D、取经操作Ⅱ后的河水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较多浮渣,则该水是硬水
    (5)、水资源短缺会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请举出一种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 14、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特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观察到现象是 , 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说明了
    (2)、将图1实验改进成图2后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3)、已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3进行实验,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填“快”或“慢”)。
    (4)、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对比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答出一点即可)。

  • 15、走进微观世界,探索微观奥秘。

    (1)、原子理论的发展。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图1中符合该模型的是(填字母)。
    (2)、图2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表示的是 , 由该微粒构成的物质可以是(举一例,填物质的名称)。
    (3)、图3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微粒①对应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周期,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填序号)。
    (4)、如图中铜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若mn<10 , 则E粒子是(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6)、古代很多炼金术士想把铜、铁等金属制为黄金,从化学反应微观层面,基于对原子的认识,你认为这种转化是否可行(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 16、填上对应的化学用语或名称。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2个镁离子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填微粒名称)。
    (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
  • 17、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下列有关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曲颈甑中和汞槽中的汞作用相同,图2中广口瓶和烧杯中的水作用相同 B、图1曲颈甑中的现象是有氧化汞生成,图2广口瓶中的现象是有五氧化二磷生成 C、图2中的红磷换成铁丝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图1和图2两个装置都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 18、如图为某反应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错误的是

    分别表示氢氧原子)

    A、反应前的物质是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后的生成物是由三个原子构成
  • 19、某化学试剂的包装袋上印有如图所示的图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手直接接触该化学试剂 B、家用液化石油气的气罐上一般印有此种图标 C、如果该试剂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D、用托盘天平称量该试剂时,应该在托盘天平左、右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称量纸
  • 20、对于Na+Na两种粒子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