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化学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利用物质和改造物质。(1)、按要求从氧气、氯化钠、二氧化碳、硫酸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
②可用于除铁锈的酸.
③可作气体肥料的氧化物。
④可用作调味品的盐。
(2)、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践活动。①采集校园劳动基地土壤样品,制取土壤浸出液,取1~2mL加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土壤样品呈(填“酸性”“中性”“碱性”之一)。
②为使土壤的pH变大,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是往土壤中加入(填选项序号)。
A.硫酸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熟石灰
③为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化学小组的同学选取12颗形态、质量相近的大蒜种子,分为3组进行实验,每组4颗。对照组为中性环境,实验组分别为酸性、碱性环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育,观察五天内大蒜的生长情况,记录如下表所示。
不同酸碱性环境中大蒜生长情况记录表日期 酸性环境 中性环境 碱性环境 第一天 2颗发芽,平均高度1.2cm 3颗发芽,平均高度1.5cm 2颗发芽,平均高度1.2cm 第二天 4颗发芽,平均高度3.5cm 3颗发芽,平均高度3.5cm 3颗发芽,平均高度2.5cm 第三天 平均高度6cm 4颗发芽,平均高度5cm 4颗发芽,平均高度3.8cm 第四天 平均高度8.5cm 平均高度7.2cm 平均高度6.5cm 第五天 平均高度10.5cm 平均高度9.2cm 平均高度8.5cm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大蒜在(填“酸性”“中性”“碱性”之一)环境中生长最快。
④在③的探究活动中用到的实验设计方法有。
⑤欲在实验室用KNO3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KNO3溶液,作为大蒜生长的营养液。为完成上述溶液配制,用到的实验仪器除了电子秤、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外,还需用到的一组实验仪器是(填选项序号)。
A.量筒(100 mL)、蒸发皿、酒精灯
B.量筒(100mL)、锥形瓶、药匙
C.量筒(50mL)、胶头滴管、药匙
D.量筒(50mL)、漏斗、铁架台、药匙 -
2、实验室的烧杯中有 NaHCO3、MgCO3固体混合物21g,加入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常温下的不饱和溶液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R 中含有 NaCl和 MgCl2 B、原混合物中 NaHCO3与MgCO3的质量比为1:4 C、溶液 R 中溶质的总质量为16.45g D、溶液 R 的质量为160g
-
3、 KNO3、NH4Cl是制作“天气瓶”常用的物质,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1℃时,KNO3和 NH4Cl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将60g KNO3放入50g水中,可得到 溶液 C、t2℃时,各取相等质量的KNO3和 NH4Cl,分别加水至恰好完全溶解,所得 溶液的质量大于 NH4Cl溶液的质量 D、将0℃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 NH4Cl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2℃,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4、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某“暖宝宝”的成分时,得到了一份溶质为NaCl、CuCl2、FeCl2的溶液。常温下,取ag该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M(不饱和)和滤渣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 M 的溶质为 NaCl、ZnCl2 B、滤液M的质量一定小于 ag C、滤渣 N中含有钠、铜、铁三种单质 D、向滤渣N 中滴加稀盐酸会有气泡冒出
-
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H2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B
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C
除去 CaO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除去 CuO 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在氧气中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
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两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
7、氯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工业生产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粉碎石灰石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反应釜中,通过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反应釜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过滤除去杂质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
8、宏观、微观相结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过雨荷花满院香”————荷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盐酸与 NaOH发生中和反应————H+和OH-结合生成H2O D、CO 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9、化学观念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C、物质是具有多样性的 D、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 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
-
11、下列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 ( )A、
B、
C、
D、
-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促进粮食增产 C、液态氮气可用作制冷剂 D、焙制糕点加入碳酸氢钠使其疏松可口
-
13、如图为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元素和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图中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图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
14、202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冰川保护”。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过滤黄河水
-
16、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泉城。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分类投放垃圾 B、增加绿植面积 C、倡导绿色出行 D、随意排放污水
-
17、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代表红、白、黄、青、黑传统五色。其中桃红、沉香等颜料中含有铁元素。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1)、a点表示物质的类别是;“沉香”代表黑色,e点物质的化学式是。(2)、用a点的物质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俗称湿法炼铜。若a点物质的质量为84吨,可得到纯铜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3)、“桃红”代表红色,b点的固体是矿的主要成分,也是铁锈的主要成分。用b点的红色固体160t,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得到d点氯化铁(FeCl3)的质量为t。
-
18、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汽车废旧锂离子电池是“城市矿山”,回收利用方法有火法和湿法。磷酸铁锂电池湿法回收流程如题图所示。(1)、磷酸铁锂(LiFePO4)中氧原子与另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2)、“预处理”中,拆解电池所得材料中含铁片、铜箔、铝箔等,“酸浸”前,先将材料粉碎目的是。采用硫酸“酸浸”,其中铝箔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3)、“除杂”中,除铁主要发生反应: , 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除杂”后得Li2SO4溶液,再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可得碳酸锂沉淀和硫酸钠溶液。分离碳酸锂沉淀和硫酸钠溶液采取的实验操作为 , 其中非玻璃仪器是 , 玻璃棒的用途是。(4)、火法回收是将电池拆解煅烧后提取金属,与湿法对比,火法的缺点是(写一点)。
-
19、
某研究小组以“食品中的脱氧剂”为主题进行项目式探究学习。
【任务一】认识脱氧剂的作用
(1)食品包装中加入脱氧剂的作用是 (填字母)。
A. 除去氧气,抑制霉菌生长 B. 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色、变质 【任务二】探究脱氧剂的成分
(2)用剪刀剪开一包脱氧剂,倾倒于白纸上,观察到有黑色粉末和少量的白色固体。结合查阅的资料,推测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活性炭、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等。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磁铁靠近该混合物
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
粉末可能含有________和 Fe3O4
②取少量磁铁上吸引的黑色
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黑色固体完全消失, ________
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另取少量黑色粉末,采用以下装置灼烧。
烧杯内壁________
固体中含有活性炭。
资料还显示,脱氧剂中还含有食盐、生石灰、吸水性树脂等物质。
【任务三】解密脱氧原理
剪开一包脱氧剂,用磁铁靠近,将吸引的黑色粉末装入一个无纺布袋中,滴加 5~6 滴水,封口轻轻揉搓布袋。
(3)打开布袋看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表明铁粉发生氧化生锈,其中食盐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4)研究表明,脱氧剂中生石灰能吸收水蒸气,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钢铁生锈腐蚀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常见的钢铁防腐蚀措施有________(写一种即可)。
-
20、二氧化碳为例,学习科学家研究物质的方法。(1)、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二氧化碳,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需要做实验。(2)、1755年,布莱克第一个应用定量方法研究二氧化碳,主要过程如下图。
①白垩充分煅烧后(杂质不参与反应),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填化学式)的质量。
②步骤Ⅲ中反应方程式为。
③实验室制取气体部分仪器与装置如下图: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组装连续产生较多气体的发生装置需选择的仪器为(填标号)。
(3)、1766年,卡文迪许测得: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图4所示针筒内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混合后,针筒内的上液面将停留在mL处。(4)、图5为模拟伯格曼实验,试管②的现象为 , 试管①实验所起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