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火箭推进剂对火箭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推进剂混合即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无毒,但本身有毒性和腐蚀性。煤油-液氧推进剂价格便宜,但易积碳。液氢-液氧推进剂动力大,反应产物无污染,但氢气沸点和密度低,不易储存。甲烷-液氧推进剂兼顾高性能低成本,积碳不突出,是新一代理想推进剂。

    火箭常采用分级设计,可减少推进剂用量,推进剂消耗完相应设备会自动分离(如题图所示)。

    结合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向上的推力来自燃料燃烧热量并喷出高温气体,产生反作用力。完全没有积碳(形成碳单质堆积)问题的推进剂为(写一种)。
    (2)、偏二甲肼燃烧方程式:C2H8N2+2N2O4=2CO2+4H2O+3X,X的化学式为
    (3)、分级火箭发射过程中,先于一级火箭分离的设备是;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火箭外壳选用铝合金,最主要是利用了铝合金的优点(填字母)。

    a.密度小                    b.熔点高                  c.耐腐蚀

    (4)、朱雀二号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甲烷-液氧火箭,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 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石器时代的“玉龙”、秦代的“青铜龙”、唐代的“鎏金铁芯铜龙”(如图)文物的制造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1)、三件文物中,所含主要材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2)、铁芯外表包铜可耐腐蚀,原因是铜的活动性比铁(填“强”或“弱”)。
    (3)、“取炉甘石,研之细末,和以赤铜,置炭火中煅烧。……熄火取铜,其色如金。”赤铜为Cu2O,其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 , 煅烧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 “熄火取铜”中所得“铜”与纯铜相比,硬度(填“更大”“更小”或“相等”)。
    (4)、鎏金工艺是指在器物表面涂抹金汞齐(金汞合金),加热祛汞,冷却,器物表面形成金膜。鎏金工艺利用的知识有(多选)。

    a.汞的沸点低          b.汞被氧化变成氧化汞       c.金汞合金熔点比组分纯金属低

  • 3、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甲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 B、若丁是酒精,则甲、乙、丙、丁中可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C、乙→丙一定是氢气燃烧 D、乙一定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
  • 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K2MnO4中的KMnO4

    在试管中充分加热

    B

    除去CuO中少量的C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鉴别氧气与氮气

    将带火星木条分别放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D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分别加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5、用下图所示四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④的紫色纸花会变红 B、对比①③,推断④有酸性物质生成 C、对比④纸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省略②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D、综合①②③④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且碳酸很稳定
  • 6、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的条件下会聚合成一个氦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氚、氦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C、该变化涉及的元素有二种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 7、华为新款智能手机采用“中国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是硅,如图是工业制取高纯硅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甲分子由五个原子构成 B、该反应中乙具有还原性,发生还原反应 C、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体积比是1∶2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__Si+4HCl
  • 8、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时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 B、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精密仪器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D、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 9、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2N2:2个氮原子 B、Ba2+:1个钡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2H:2个氢元素 D、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 10、变瘪的气球充入氦气,气球鼓胀起来。从分子角度描述球内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氦气分子的体积变大 B、氦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氦气分子个数增多 D、氦气分子分裂生成了新的分子
  • 11、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List曾用有机催化剂脯氨酸(C5H9NO2)研究催化反应,其结构模型如图,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脯氨酸由17个原子构成 B、脯氨酸结构中含有NO2分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催化剂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 12、空气和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B、氧气可以用于卫星发射的助燃剂 C、为节约用水,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 13、高锰酸钾( KMnO4)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属于
    A、化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混合物
  • 14、能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 1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下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的原理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木器涂漆 B、烧制陶瓷 C、炭黑制墨 D、竹编花篮
  • 16、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将装置内剩余废液进行过滤,然后对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实验如下:

    取50g滤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像提供的信息,请回答:

    (1)、图中曲线a:表示的是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加,生成(填“沉淀”或“气体”)质量的变化情况;
    (2)、M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3)、通过计算:x的数值为 , 滤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 17、 水杨酸是一种天然的消炎药,可以祛除角质、杀菌消炎,非常适合治疗毛孔堵塞引起的青春痘,也可作为化妆品防腐剂原料。水杨酸的分子式为C7H6O3 , 结构简式如图。请回答:

    (1)、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水杨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18、 “双吸剂”的成分为铁粉、生石灰,是一种常用的袋装食品保鲜剂。小明同学在破损的食品包装袋中发现一包久置的“双吸剂”,于是对该固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久置后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观察】

    打开“双吸剂”包装,发现固体粉末黑白相间,还有少量红棕色。

    作出猜想】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中的几种。

    【实验探究】

    取少量固体样品研磨,置于烧杯中,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能被吸引,说明有铁粉存在,然后将黑色粉末完全吸引取走。用残留的固体继续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分析】

    (1)、温度计示数变大,说明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
    (2)、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 , 说明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3)、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最后溶液变成黄色,说明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4)、【实验反思】

    学认真思考后,认为【实验分析】(2)中得到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2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 19、 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省略):

    已知: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2)、在方框A中应选择(填“A1”或“A2”)装置制取氧气,然后与B装置对接完成实验;
    (3)、实验过程中C装置内两处木炭粉均减少,铜网的作用是 , 铜网右侧木炭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5)、使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来源有
    (6)、F装置的作用是
  • 20、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CaCO3、BaCl2、Na2SO4、NH4HCO3、NaOH中的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的固体微热,无刺激性气味;冷却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向实验①所得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③将实验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实验①所得滤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综合上述实验,分析判断:

    (1)、实验①所得的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2)、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 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存在种组合情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