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的沸点低,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C、镁是银白色固体,可用于制作烟花 D、CaO易与水反应,可用作补钙剂
-
2、 2025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 B、开发清洁能源 C、积极植树造林 D、倡导低碳出行
-
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选择发生装置B与收集装置(填字母)。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操作过程中发现导管附近的水变红,你的改进建议是。(4)、装置D作为收集装置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5)、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端通入(填“m”或“n”)(6)、请利用A-D装置完成实验: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已知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则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4、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氮气 ④氖气 ⑤水蒸气 ⑥二氧化硫
(1)、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2)、可用于灭火的气体是。(3)、可用于制造氮肥的气体是。(4)、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5)、可用于炼钢、气焊等的气体是。(6)、会使空气中的饼干逐渐变软的是。 -
5、下列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甲烷燃烧 B、铁水凝固 C、火药爆炸 D、醋的酿造
-
6、硫氧粉(可用作漂染脱氧剂,常因氧化变质生成。向20g可能已被氧化的样品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共消耗稀硫酸98g。已知:(1)、根据化学式判断和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是。(2)、若用5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所需加水g。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 并不断搅拌。(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20g样品中含有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7、2023年8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四川成都闭幕,大运村现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主题公园。今年“五一”期间,小明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到大运村游玩。(1)、村内,小明闻到阵阵花香,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2)、湖畔,小明想到可用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3)、午餐时,有下列食物:牛奶、面包、牛肉干、花生。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还需补充的食物最好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薯片 B、桔子 C、泡面 D、皮蛋
-
8、化学用语是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硅原子。(2)、三个甲烷分子。(3)、标出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中少量的CO
点燃
C
鉴别固体NaOH和
分别取样,加水溶解
D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氯化钙、氯化镁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洗、过滤、干燥
A、A B、B C、C D、D -
10、如图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物质类别看:该反应中涉及4种氧化物 B、从微观构成看:硫酸由2个氢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构成 C、从质量关系看:参加反应的H2SO4和NaOH的质量比为98:40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图1),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图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KNO3的溶解度增大 B、②→③,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③→④,析出KNO3的质量为14.2g D、②和④,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是②>④ -
12、化学学习过程中,归纳、总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
②不食用过期或霉变食品
①严禁品尝化学药品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未来
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②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①“碳中和”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②开发新能源能减轻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A、A B、B C、C D、D -
13、
碳酸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碳酸钾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学习小组对碳酸钠及碳酸钾进行探究。
任务一:认识碳酸钠
(1)在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点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________(填“<”“=”或“>”)7,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查阅资料】
Ⅰ.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Ⅱ.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水分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Ⅲ.CaCl2溶液呈中性,、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呢?
【实验探究】
(2)完成下列实验探究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不是水分子、钠离子使溶液显碱性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先滴入2滴酚酞溶液,后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___
是碳酸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
【解释与分析】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和另一种阴离子,使溶液显碱性。
任务二:
学习小组同学发现古代洗衣剂“灰”中主要成分碳酸钾与碳酸钠有相似性质,想探究一下草木灰的性质以及其中碳酸钾的含量。
【实验准备】
称取a克草木灰,用一定温度的热水浸泡并过滤,将滤液平均分为了两份。
(3)草木灰浸出液的酸碱性: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________色,说明草木灰浸出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
对另一份滤液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反思】
(4)写出草木灰中碳酸钾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为了干燥气体,B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
(6)实验测定C装置质量增重了b克,请问a克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7)查阅资料分析,发现测得的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 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了实验 B. 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直接接触 -
14、回答下列问题(1)、从硝酸钾、少量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的混合物中得到硝酸钾的流程如下:

①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②操作a的名称是。
③滤液2的溶质是。
(2)、A~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D为金属,在常温下通过下图所示转化可获得硝酸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D为银白色贵重金属,则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 , 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②一步实现反应ii,能否加入氯化钾?判断并说明理由。
③硝酸钾可作化肥,能供给作物两种养分,属于肥料。
-
15、我国有着悠久的钢铁冶炼史,《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如图1,该方法的生成过程可用图2表示。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①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②铁的熔点是1535℃
(1)、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和(写一种)。(2)、将铁矿石、煤捣碎的目的是。(3)、不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4)、炼铁炉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5)、撒入潮泥灰主要作用是。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元素的含量。(6)、钢的性能优良,如钢的熔点比纯铁 , (填“高”或“低”)易于加工。 -
16、水可以用来配制溶液,也可以用来探究系列实验。请回答问题:(1)、实验一: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g;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2)、实验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该实验中蒸馏水是经过煮沸后冷却的,煮沸的目的是;要得出正确结论还必须补充一个实验:把试管b中的蒸馏水改为。
(3)、实验三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条件是;气球作用是。
(4)、实验四是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选填“A”或“B”)。
-
17、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分组制取二氧化碳。结合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2)、甲小组选用BD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 , 其中D装置长导管应处的位置是(填“a”或“b”)。(3)、乙小组用C装置进行实验,待没有明显气泡产生时,此时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 8.8g二氧化碳,所需大理石中至少含有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
18、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1)、当反应进行至A点时,滴入稀盐酸的体积为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2)、当反应进行至B点时,溶液呈性,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3)、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4)、若用酚酞溶液作该反应的指示剂,溶液在(填“A”“B”或“C”)时呈红色。 -
19、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烤焦的食物表面呈黑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元素(填名称)。(2)、水果麦片中,属于无机盐的是 , 加入该物质的作用是。(3)、揉搓冰敷袋,水袋破裂,盐溶解吸热。这种盐是(填“氯化钠”或“硝酸铵”);塑料膜属于(填“合成”或“复合”)材料。(4)、太阳能电池灯上的太阳能板在白天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能。太阳能电池路灯所用的材料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位。 -
20、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化学式:)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多巴胺中含有四种元素 C、碳、氧元素质量比为4∶1 D、一个多巴胺分子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