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铁是应用较广泛的金属。下列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   )
    A、喷漆的栏杆 B、涂油的链条 C、末擦干的铁锅 D、不锈钢保温杯
  • 2、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的保障。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凉拌黄瓜 B、清蒸鲈鱼 C、奶油蛋糕 D、糖醋排骨
  • 3、规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连接橡胶塞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 4、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牛奶变质 B、陶瓷烧制 C、美酒酿造 D、冰雪融化
  • 5、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一、铁的有关知识

    (1)、东汉“铁书刀”用于削除汉简上的错字。

    ①书刀表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 铁生锈主要与空气中的有关。

    ②生活中的废铁应放入标有(填字母)的垃圾箱。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2)、《梦溪笔谈》中记载“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封泥炼之。锻令相入,谓之灌钢”。

    ①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柔铁和生铁经炼、锻得到钢,柔铁的含碳量比钢(填“高”或“低”)。

    (3)、“纳米零价铁H2O2体系”可除去工业烟气中的NO。将H2O2溶液和稀盐酸雾化后与烟气混合通入装有纳米零价铁的装置,发生反应:

    ①铁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O+3H2O2FeCl22HNO3+2H2O,NO脱除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当温度高于120℃后,NO脱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4)、二、制备活性Fe2O3H2O

    用废铁(含Fe、Fe2O3和少量ZnO)制备活性Fe2O3H2O的流程如下。

    资料:“还原”反应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废铁应研磨成粉末,目的是

    (5)、“酸溶”时,Fe2O3和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加稀1H2SO4可略低于理论消耗量,原因是
    (6)、“沉淀”时加入Fe2O3控制溶液的pH为3.2~6.2。参考下表数据说明:若溶液的pH为7.5,会导致

    沉淀物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OH3

    1.5

    3.2


    ZnOH2

    6.2

    8.2

    (7)、“洗涤”时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
    (8)、三、活性Fe2O3H2O脱硫

    活性Fe2O3H2O可脱除天然气中的H2S,原理如下:

    脱硫:Fe2O3H2O将H2S吸入其孔隙进行反应,转化成Fe2S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再生:通入O2使Fe2S3H2O转化为Fe2O3H2O和S。

    (9)、多次“再生”后,266.0gFe2S3H2O与O2反应获得的Fe2O3H2O可脱除的H2S比理论脱除量减少了5.1g。分析可能原因:

    ①再生不彻底:活性Fe2O3H2O再生率(×100)%。

    ②脱硫不完全:活性Fe2O3H2O的脱硫效果变差,原因可能是

  • 6、从苦卤溶液(含NaCl、MgSO4)中提纯MgSO4 , 方案如下。
    (1)、方案Ⅰ:苦卤步骤1过量NaOH步骤2过滤洗涤Mg(OH)2步骤3适量稀H2SO4MgSO4溶液蒸发产品
    (i)步骤1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ii)步骤2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NaOH、
    (iii)步骤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方案Ⅱ:
    (i)方案Ⅱ所得MgSO4产品中混有NaCl。检验NaCl的实验方案:取少量产品,加水溶解,(填操作和现象,下同),静置,向上层清液中 , 说明产品中混有NaCl。
    (ii)产品中混有NaCl的原因是

  • 7、实验探究金属与CuSO4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进行如图1实验,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且产生气泡,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i)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ii)由pH变化曲线获得信息:①反应过程中溶液酸性(填“增强”或“减弱”)。
    ②铁与溶液中的(填离子符号)反应生成了H2
    (iii)抽出附有红色固体的铁丝,静置,液面处逐渐出现红褐色固体,溶液pH明显下降,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2)、实验二:将光亮镁条插入CuSO4溶液,镁条逐渐溶解,产生(填现象),生成红色固体和蓝绿色沉淀。充分反应,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固体样品。

    资料:①实验二中铜元素转化为CuCuOH2CuxOHySO42(碱式硫酸铜)。

    ②68℃时,CuOH2发生分解。CuxOHySO4z不溶于水,能溶于酸,300℃左右分解生成铜的氧化物和气体。
    (i)取10.36g样品进行实验:

    ①控制温度68℃充分加热,将生成气体用足量浓硫酸吸收,测得浓硫酸增重0.72g。样品中Cu(OH)2的质量为g。

    ②加热至更高温度,固体完全变成黑色后称得质量为8.00g。

    (ii)另取10.36g样品,溶于足量稀盐酸,分离得1.28g红色固体;再向剩余溶液中加入过量1BaCl2溶液,得4.66g沉淀。该碱式硫酸铜的化学式为

  • 8、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 ②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可选用装置(填字母)和E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装置E收集O2的理由是
    (3)、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 , 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用点燃法检验H2前必须
    (4)、已知:通常情况下强酸可制得弱酸。为证明H2CO3的酸性比H2SiO3 , (硅酸)强,进行如图实验。

    ①装置G中产生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H中反应生成H2SiO3沉淀,此现象不能证明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若要达到实验目的,改进措施为

  • 9、利用镍铜矿烧渣(含NiO和少量CuO)制备磁性材料Ni2O3的流程如下。

    (1)、溶液X应选用(填字母)。

    a.稀H2SO4          b.稀HCl          c.稀HNO3

    (2)、“除铜”中分离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等。
    (3)、“除铜”中实际消耗Ni粉的质量大于除铜理论用量的原因是
    (4)、“沉镍”时将NaHCO3溶液换为Na2CO3溶液也可获得NiCO3,但副产物NiOH2会增多,原因是
    (5)、已知:NiCO3焙烧生成镍的氧化物和气体。

    23.8gNiCO3控制不同温度焙烧,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制备;Ni2O3应控制适宜的温度为(填“360”或“620”)℃左右,生成Ni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助力“碳中和”,CO2捕集、高效制氢与综合利用是重要课题。
    (1)、Ⅰ. CO2的捕集。制备CaO捕集CO2及再生的过程如下。

    (i)转化①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
    (ii)与直接热解CaCO3生CaO相比,“再生”反应H2+CaCO3CaO+CO+H2O的优点是
    (2)、Ⅱ.H2的制取。

    (i)光催化水制氢,原理如图1所示。整个过程中产生H2和O2的体积比为


    (ii)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原理为NaBH4+2H2O=催化剂NaBO2+4H2
    ①不同钛(Ti)的氧化物催化NaBH4水解产生H2的速率如图2所示。催化效率最好的是
    NaBH4水解制氢方便,制得的H2纯度高,但NaBH4价格昂贵阻碍其工业化发展。
    写出一条可能化解阻碍的发展路线

    (3)、Ⅲ.综合利用。下列流程可实现CO2、H2的贮存、释放和利用。

    (i)“催化加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利用“催化释氢”的产物催化合成乙酸时需添加(填“CO2”或“H2”)促进另一气体完全反应。

  • 11、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食盐          B.烧碱          C.熟石灰          D.硝酸铵

    E.氧气          F.干冰          G.蛋白质          H.纤维素

    (1)、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2)、厨房中作调味品的是
    (3)、可用于人工增雨的是
    (4)、可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5)、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
    (6)、鱼肉、牛奶中富含有
  • 12、用化学符号表示:
    (1)、金刚石
    (2)、最简单的有机物
    (3)、 3个氯离子
    (4)、缺少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
  • 13、已知:Fe+Fe2SO43=3FeSO4,Cu+Fe2SO43=2FeSO4+CuSO4取铜、铁的混合物18.0g,加入4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0%的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2.8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剩余固体全部为铜 B、原固体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大于铜 C、所得溶液中铁元素和铜元素的质量比为7:2 D、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FeSO4质量为114.0g
  • 14、铜应用广泛,对其性质作如下探究。

    实验①:取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

    实验②:取铜片和锌片连接电流表并插入CuSO4溶液。

    实验③:取铜粉于试管中,加入稀H2SO4 , 通入O2并加热。

    实验④:向实验③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铜片上有划痕,说明铜片的硬度小于黄铜片 B、实验②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实验③中溶液变蓝,该反应为2Cu+O2+2H2SO4=2CuSO4+2H2O D、实验④图中M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CuSO4、Na2SO4
  • 15、电厂的脱硫废水含CaCl2MgCl2MgSO4 , 通过如下实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过量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含2种溶质 B、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搅拌、静置、过滤,所得滤渣中含4种难溶物质 C、向滤液中先滴加酚酞溶液,再加入HCl,溶液先变红、再变无色后一定呈中性 D、净化过程中,若调换Ba(OH)2Na2CO3的添加顺序,则Ca2+Ba2+也都能除尽
  • 16、 T1℃时,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甲、乙试管加入等质量的KNO3NaNO3固体,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乙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50.0% C、加热甲试管(忽略水分蒸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变大后不变 D、将甲、乙试管分别升温至T2℃,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固体的质量:甲<乙
  • 17、如图为SO2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之一 B、转化②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大 C、转化③反应物中的所有元素全部转化到CaSO4 D、转化④为:SO2+2H2S=3S+2H2O,属于置换反应
  • 1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棉纱线和羊毛绒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除去KCl中混有的KClO3

    加热固体至质量不再改变

    C

    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NaCl溶液

    称取8.0gNaCl溶于100.0g水中,搅拌

    A、A B、B C、C D、D
  • 1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A、PO2P2O5 B、CO2CCO C、BaCO3 NaOH溶酸Ba(OH)2 D、Na2CO3溶液CaOCaCO3
  • 20、 H2和FeCO3反应可制纳米铁,用下图装置研究该反应的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通H2 , 后加热FeCO3 B、装置②中固体变蓝,证明有H2O生成 C、装置③用于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 D、冷却后,取装置①中剩余固体,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证明有纳米铁生成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