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关于“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酚酞溶液遇蒸馏水变红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浓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2、下列实验图标与“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无关的是A、护目镜
B、排风
C、洗手
D、热烫
-
3、实验报告中有关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
4、与他人合译了《化学鉴原》并给钠、钾等元素命中文名称的我国近代化学家是A、拉瓦锡 B、张青莲 C、徐寿 D、闵恩泽
-
5、A~K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E、F常温下为液体,G为淡黄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J。(2)、D在反应①和反应③中分别充当了和。(3)、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4)、写出反应④的符号表达式。 -
6、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甲同学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实验1将50mL浓度为6%过氧化氢溶液与1.0 g均匀混合
实验2将50mL浓度为6%过氧化氢溶液与1.0 g均匀混合
在相同温度下,通过测定 , 比较反应的快慢。
(2)、乙同学为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
双氧水质量(g)
双氧水浓度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0
6%
5
200
2
100
12%
5
100
3
100
18%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填字母),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g。

②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3)、丙同学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另一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ⅰ.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ⅱ.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ⅲ.量取50mL浓度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气体体积
ⅳ.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0.1克MnO2
0.2克MnO2
0.3克MnO2
0.4克MnO2
40
49
61
75
86
80
77
87
90
92
120
89
92
92
92
160
92
92
92
92
①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②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秒表和。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③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选填序号)。

-
7、
完成下列小题
Ⅰ.实验室制取O2及性质检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制取 , 应选择1图中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收集一瓶并进行性质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硫燃烧时,(填字母),放热
A.产生大量白烟
B.生成黑色固体
C.发出蓝紫色火焰
D.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具有氧化性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Ⅱ.制作简易的家用制氧机
设计制作:制作简易的家用制氧机时,除需考虑反应原理、方法选择外,还需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
动手实践:同学们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家庭中常见材料,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家用制氧机,如图2所示。

(4)其中A瓶中的反应物可能是 , B瓶的作用是(填序号)。
a.可观察氧气产生的速度
b.可除去氧气中的杂质
c.可提高产生氧气的速度
-
8、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为微观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①表示的微粒是。
图2为四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2)C属于(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若D为原子,则X=。
(3)AB两种微观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已知: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
(4)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Ⅰ的变化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变化Ⅰ的本质。
(5)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的名称是(选填“分子”、“原子”、“离子”)。
-
9、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
-
10、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
水银体温计的示数发生变化
原子很小
C
冬天水泥路间的缝隙变大
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D
氧化汞受热分解
原子可分
A、A B、B C、C D、D -
11、下列反应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轮胎爆炸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蜡烛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
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钙元素:Cu B、氧气: C、2个氮原子: D、1个水分子:
-
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
取用固体药品
B、
读取液体体积
C、
溶液滴加
D、
倾倒液体
-
14、乙酸的化学式为 , 食醋中通常含有3%~5%的乙酸,因此又把乙酸称为醋酸。试计算:(1)、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3)、120g乙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
-
15、
过氧化氢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请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氢溶液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
②10%表示H2O2溶液的浓度,该溶液中过氧化氢和水的质量比为10:90.
【进行实验】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现象如下表。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Ⅳ




20分钟后布条无明显变化
20分钟后布条颜色稍变浅
20分钟后布条颜色明显变浅
1分钟后布条红色褪去
【解释与结论】
(2)实验Ⅰ、Ⅱ的目的是探究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是否有影响。
(3)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NaOH 溶液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填实验编号)。
(4)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的实验是:将红色布条浸泡到℃25mL10% H2O2溶液+5滴NaOH 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5)请写出NaOH中阳离子的符号。
-
16、A元素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B元素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第二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D元素的原子比C元素的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其阳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E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1)、写出元素符号:A , D , E。(2)、画出元素B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
17、乙醇可用富含淀粉的谷薯类作物经过发酵而制得。酿酒的主要过程如下图:
(1)、从熟米饭到酿酒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蒸馏”时利用了酒精、水、杂酯油及酯类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物质的这种性质属于(填“物理”或“化学”)性质。(3)、要量取18mL的酒精,用到的仪器有:(填“10”“20”或“50”)mL的量筒和。 -
18、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纯净的臭氧()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臭氧也可用于医用消毒。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为。(填一条即可)(2)、臭氧的沸点(填“大于”或“小于”)氧气的沸点。(3)、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
19、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只要蜡烛足量,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就能被完全耗尽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20、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如图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8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C、硫元素和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D、由于硫、氧两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所以二者不属于同一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