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B、反应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使用加碘盐预防贫血 B、注意食品安全,避免摄入变质食物 C、患病及时就医 D、每天喝大量碳酸饮料代替饮水
  • 3、下列生活物品,主要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18K金项链 B、纯棉T C、合成橡胶手套 D、不锈钢勺子
  • 4、

    环保部门每年不断加强对酸性废水的治理。在治理中经常用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初三的同学们积极地开展了有关的项目式探究。

    探究一:酸和碱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的温度变化,同学们观察到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的结论。有些同学认为此结论不严谨,因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1.20mL,30%的盐酸与2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2.20mL,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3.20mL,30%的盐酸与20mL,3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测定3个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证据是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填离子符号),这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探究二:中和过程中的pH变化。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取三份同体积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再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测得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4)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5)10分钟时,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溶液呈无色的是曲线对应的溶液。

    (6)20分钟时,a曲线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写化学式)。

  • 5、阳光学习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某品牌制氧机的制氧试剂为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两种固体。装置如图1所示,制氧原理为:过碳酸钠MnO2碳酸钠+水+氧气。该装置中,通过x,y两种物质产生氧气。

    (1)、在图1装置反应仓中加水,再加入x,y两种物质,两仓中产生大量气泡,外壁发烫。x物质为过碳酸钠,y物质为 , 通过上述现象说明,制氧机中的化学反应是(填“放热”或者“吸热”)。
    (2)、检验该装置产生的气泡为氧气的方法是
    (3)、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制氧机中的过滤仓具有过滤杂质,测氧气流速,湿化氧气,冷却氧气的作用。在图2的F装置中加水,模拟此制氧机作用,则接口顺序为:a→(填“bc”或“cb”)。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过去几年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①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②熔点59 , 沸点11;③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④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⑤是一种安全,绿色的消毒剂。

    (1)、上述材料中属于C1O2的化学性质有(填序号)。
    (2)、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0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 B、常温下,100ml水中大约能溶解0.29gClO2 C、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D、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3)、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Cl2)和氧气,HClO可杀菌消毒,但是它很不稳定,HClO见光分解为HCl和O2 , 请写出HClO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7、石灰工业是劳动人民很早就熟悉的化学工业的知识结晶,人们利用石灰石可以得到很多工业产品,形成产业链,发展经济;高纯度碳酸钙CaCO3可用于制作补钙药物,以下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制备补钙剂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1)、石灰石粉粹的目的是
    (2)、操作1的名称为
    (3)、写出向气体B中加入炭粉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在我国青海湖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盐”是指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天捞碱”说明冬天碳酸钠的溶解度较(填“小”或“大”);
    (2)、“夏天晒盐”利用的是结晶的方法,当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溶液通常是氯化钠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 9、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标志中为中国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异味;
    (3)、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填序号)。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水龙头 B、洗脸水用来浇花,冲厕所等 C、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 10、中秋佳节,人们常言“月圆人团圆,月饼香满园”。
    (1)、月饼中常含有莲蓉馅料,莲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填“糖类”或者“油脂”)。
    (2)、月饼香气四溢,弥漫整个房间,说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
    (3)、中秋节,小明家利用天然气为燃料烹制月饼,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它的化学式是
  • 11、某实验小组按图1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天后,发现锥形瓶内只有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天平示数始终不变,停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棕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若将铁粉换成等质量的铁钉,铁钉的锈蚀速率更快 C、该实验过程中,铁单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用图2表示 D、反应前瓶内铁粉、水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红棕色固体的质量
  • 12、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分类:纯棉短袖、合成橡胶手套、不锈钢餐具的主要材料均属于合成材料 C、分析: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 D、推理: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 13、自制神奇的“天气预报瓶”需要用到硝酸钾KNO3等物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可配制成45.8%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C、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g D、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 ,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14、“夏晒盐,冬捞碱”,是一句自然现象与生产实践相关的俗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但容易受酸雨的侵蚀 B、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夏晒盐,是指将海水通过蒸发结晶等操作获得氯化钠 D、冬捞“碱”,是指通过降温结晶等操作获得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
  • 15、北宋湿法炼铜家张潜以胆水(硫酸铜溶液)浸铁炼铜,即利用硫酸铜溶液与铁发生化学反应,将铜析出,此法堪称我国冶金和化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呈现红色 B、生成物中除了铜,还有硫酸铁 C、铜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 D、湿法炼铜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 16、下表列出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物质是

    物质

    食醋

    酱油

    雨水

    牛奶

    矿泉水

    肥皂液

    苏打水

    pH

    2~3

    4~5

    约5.6

    6.3~6.6

    6.5~7.5

    9.5~10.5

    10.6~11

    A、食醋 B、雨水 C、矿泉水 D、苏打水
  • 17、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A是有机物 C、反应物中A与B的粒子个数比为1:2 D、化学方程式为CH4+2O2__CO2+2H2O
  • 18、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船采用超宽铝合金薄板,这样做是为了减重需要,铝合金属于
    A、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 19、空气,这个珍贵的自然资源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微量气体构成。随着人类工业的不断进步,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保护空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双碳”战略应运而生。请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上的氧气孕育了万物,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跃,具有助燃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可以在食物的包装袋中充入氧气 C、在氧气中点燃红磷,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粉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且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空气是个宝,人人要保护好。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氮气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护气体
    (3)、引领绿色生活,紧跟“双碳”战略,共筑绿色未来,旨在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下列围绕这个主题,对碳氧化物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中CO,N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B、CO2气体可用于灭火,制作碳酸饮料,但会引起酸雨 C、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两者都涉及化学反应 D、工业上可以通过碱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20、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量筒液体读数 C、点燃酒精灯 D、测溶液的pH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