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H2O)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
2、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可产生H2O2 , 进而制得O2。实验小组利用此原理,自制简易供氧器(如图)制取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B、Ⅰ中的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C、Ⅱ中的水可用于增加O2的湿度 D、该装置不能控制产生O2的快慢 -
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5
2
16
9
反应后质量/g
a
4
0
18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10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9 -
4、废水中氨氮(以NH3的形式存在)含量过高,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次氯酸(HClO)可除去废水中的NH3 , 发生的反应为2NH3+3HClO=X+3HCl+3H2O。X的化学式为( )A、NO B、N2O3 C、N2 D、N2O5
-
5、《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荷叶性平,味苦,有清暑化湿的功效。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是荷叶药用价值的主要成分。以下关于荷叶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荷叶碱属于氧化物 B、荷叶碱由4种元素组成 C、荷叶碱由43个原子构成 D、荷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6、北斗导航卫星上采用了铷(Rb)原子钟提供精准时间。如图所示是有关铷在元素周期表和其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 B、氯化铷的符号为RbCl2 C、x的值为18 D、该原子与钠位于同一族 -
7、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氯化钠消失在水中的原因
氯化钠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种类不同
C
蔗糖溶液属于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A、A B、B C、C D、D -
8、下列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四个反应,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O2+H2O═H2CO3 B、CaCO3+H2O+CO2═Ca(HCO3)2 C、C6H12O6+6O26CO2+6H2O D、Ca(HCO3)2CaCO3↓+H2O+CO2↑
-
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氮气 B、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的测定空气的成分 C、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D、空气中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食盐水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
11、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一项是( )A、检查气密性
B、液体的倾倒
C、给液体加热
D、处理实验废液
-
12、以下是我国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其中跟化学有关的是( )A、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人工合成 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福建舰成功电磁弹射重型舰载机
-
1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作燃料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铁锅作炊具 D、氦气用于填充气球
-
14、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花香四溢 D、桂子飘香
-
15、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查阅资料】通过点燃氢气和电解水的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1)、【经典回顾】1783年,拉瓦锡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的组成。
①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②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是一种气体单质,其名称为氢气。写出水蒸气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实验步骤】1.先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从A中的圆孔注入;
Ⅱ.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使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两极;
Ⅲ.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Ⅳ.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①骤Ⅰ,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
③步骤Ⅲ中的现象:两极上均有气泡出现,A中液面(填“上升”或“下降”)。
④步骤Ⅳ中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
【总结交流】
⑤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组成的。
⑥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6、如图所示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提示:白磷与红磷类似,燃烧都生成五氧化二磷,但是白磷燃烧所需达到的温度只有40℃)。
(1)、请完成下表中的空白: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测定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填整数)的位置上
(2)、写出玻璃容器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此实验同时能推论出玻璃容器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有 , ;(4)、小丽在用木炭代替实验中的白磷,操作上述实验,冷却到室温后,活塞最后停留的刻度能否与白磷实验的一样? , 原因是。 -
1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2)、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3)、改进上述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并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于燥的氧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 , 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选用分解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A作发生装置,该装置还欠缺的是 ,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18、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归纳了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内容。请你帮他完善下列空白: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图1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1所示,则称得的实际质量为。(2)、欲量取3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 , 某同学如图2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3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指出如图3不正确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①A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②B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4)、学习化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中取操作相似;洗碗或水杯时可以根据判断已经洗净;厨房里的色拉油用(填“细”或“广”)口瓶盛装,与实验室存储药品相似,都是为了好储好放好取,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
1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二氧化氯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同时产生氧气。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白色固体)和草酸(白色固体)在60℃(高于常温)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等方面内容。(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写一条即可)。根据工业制取二氧化氯的方法,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装置类型),收集方法应为。(3)、写出二氧化氯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5)、根据短文内容,生活中在保存二氧化氯时需要注意。 -
20、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进步,半导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智能芯片的不断革新。
(1)、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含有的非金属元素共有种,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2)、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 其核外有个电子层。
(3)、镓的合金(主要由金属原子构成)可代替汞制作体温计,是目前汞体温计的最佳替代品。据此可以推测:镓的合金常温下的状态为 , 镓铟锡合金温度计测温时合金柱变长,这一现象的微观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