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 , 需选用的装置为(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不能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工业固废的绿色转型对于资源的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兴趣小组以某工业废渣(含Fe2O3FeO和少量SiO2)为原料制备绿矾,其流程如下。

    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铁粉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1)、SiO2在常温下易与氢氟酸反应,其反应的原理为SiO2+4HF=X+2H2O , 则X的化学式为
    (2)、两次过滤操作均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3)、滤液①中的金属阳离子是;滤渣②的成分是
    (4)、绿矾是FeSO4的结晶水合物,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FeSO4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反应生成FeOHSO4而失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植物油 B、小苏打 C、蔗糖 D、面粉
    (2)、下图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20℃时NaCl的溶解度是g.

    ②50℃时,将2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3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③将5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aClKNO3(填“>”、“<”或“=”)。

  • 4、成都第31届大运会火炬“蓉火”,外观形似辣椒,并采用“竹叶镂空”等结构,其炫彩的外观下隐藏了许多“黑科技”——以生物质丙烷为燃料,主体采用航空铝合金。

    (1)、川菜辣椒中含有的磷、钙属于人体所需的(填“微量”或“常量”)元素。
    (2)、航空铝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航空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氧化铝是一种铝合金 B、航空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的特点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常温下,铝合金耐腐蚀是因为铝不活泼
    (3)、生物质丙烷由秸秆、玉米芯等废弃物合成而来,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生物质丙烷是一种(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4)、从燃烧的角度分析“竹叶镂空”结构具有的科学原理为(写一条即可)。
  • 5、“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化的产物,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标志着降雨的增多。
    (1)、雨水是植物最为直接的水分来源之一,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葡萄糖C6H12O6 , 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流经地面的雨水常含有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下图)净化这样的雨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小卵石和石英砂均可除去雨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B、装置中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该净水器可将雨水变成蒸馏水
    (3)、2024年“中国水周”宣传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结合宣传主题,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利用雨水的建议
  • 6、2024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国将继续在新能源领域探寻新的发展机遇,将新能源更广泛应用于汽车、无人机……

    (1)、图1:充电桩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是将电能转换成能;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
    (2)、图2: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制高纯度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3:某种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LiFePO4属于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氧化物 B、 C、 D、化合物
  • 7、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青色来自于天然矿石颜料——石青,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u3CO32OH2。请按要求填空。
    (1)、两个氢氧根
    (2)、CO32中“3”的含义
    (3)、下图是铜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x的值为

    (4)、从石青的主要成分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一种既能表示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微粒符号
  • 8、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

    鉴别O2CO2N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鉴别稀H2SO4Ca(OH)2溶液,NaN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 9、资阳被誉为“西部车城”,其内燃机车出口量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50%。下图为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处发生的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 10、劳动创造幸福人生。下列劳动项目与所对应的解释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洗碗时,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给农作物施用尿素CONH22

    为农作物补充需要的N元素

    C

    用冰块冷藏食品

    冰熔化吸热,减缓食品变质

    D

    用75%的酒精对书桌消毒

    利用酒精的可燃性

    A、A B、B C、C D、D
  • 1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 B、加热NaCl溶液 C、测稀硫酸pH值 D、读取液体体积
  • 12、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实验室提供的用品有:氢氧化钠固体、一瓶久置的生石灰、稀盐酸、无色酚酞溶液、蒸馏水及所需的各种仪器。

    【问题引领】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发生?

    【观点表达】

    甲组同学认为通过观察到明显现象就可以判断;

    乙组同学认为通过观察到明显现象不一定能够准确判断。

    于是乙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活动一:

    【交流总结】同学们结合“现象观察记录”分析得出:只通过观察到明显现象不能准确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同学们依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应该有“有新物质生成”或“某反应物消失”来作为判断依据。

    【活动引领】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看法,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用你们的“判断依据”来探究久置的生石灰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二:

    【表达交流】

    (1)依据上述现象同学们能够确定此样品有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氢氧化钙,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归纳总结】大家分析认为从“反应物消失”和“新物质生成”角度进行的定性实验均不能确定此样品是否变质。

    【思维引领】老师鼓励同学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同学们思考后决定从定量的角度验证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从而判断原样品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三:再取12.1g生石灰样品得到22.2g固体

    (2)同学们通过数据比较确定了此样品成分,并计算出此样品的变质程度为(变质的氧化钙占变质前纯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结论与评价】经过“实验活动三”的深入探究,同学们运用定量实验找到了根据“某反应物减少”也可以准确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新方法”。老师对同学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给予肯定。

    【拓展反应】

    (3)同学们意犹未尽,通过计算得出若将“实验活动一”中得到的c溶液蒸干,理论上可得固体质量为 。宏观现象都有其微观本质,请从微观角度分析c中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质量与最初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不同的原因:

  • 13、氢气(H2)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的反应可用于工业制备盐酸。请结合此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参加反应的H2Cl2的质量比为
    (3)、若完全燃烧10kgH2 , 理论上能生成HCl的质量为 kg
    (4)、若用36.5%的浓盐酸稀释得到7.3%的稀盐酸500g , 所需水的质量为 g
    (5)、取45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理论上能处理铁锈(假设铁锈的成分是Fe2O3和杂质,其中杂质占4% , 且不溶于水、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质量是 g
  • 14、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回答问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

    (1)实验室用上述药品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利用上述所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步骤有:

    注入15mL稀盐酸

    试管里放入几小块大理石

    连接装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检查装置气密性

    收集气体

    正确的排序为:(填字母)。

    a. b.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现象如上述E图所示,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 。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填“燃着”或“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4)实验室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F装置检验该气体时,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

    .拓展实验:

    (5)利用图1和图2分析,在反应结束后测量氢气体积时,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要注意:

    ①要保持U型装置左右液面相平;

    ②应在(填“t1”或“t2”或“t3”)时读取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 保持水平。(图1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且实验过程中U型装置内水不会溢出)

  • 15、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保证。初中有很多对比实验,但对比实验也有不同之处:有的实验应按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有的实验需要同步进行。据此将下列实验中的A 归为一类,依据是

    A.木炭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B.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

    C.硫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D.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

    (2)、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提示后,人们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LiNaK、Rb(铷)、 Cs(铯)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纵列,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它们的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例如:2Li+2H2O=H2+2LiOH2Na+2H2O=H2+2NaOH

    M代表K、Rb(铷)、 Cs(铯)这三种活泼金属中的某一种,请仿照上述两个反应写出M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此类反应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16、“低碳行动”是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相关科学家们由此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他们研发出的某种新型催化剂,同时在光照条件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甲烷的化学式为 ;甲烷属于(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 (填“不变”或“改变”)。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图中补充一个                  (填字母)。
    A、 B、
    (4)、此反应不仅体现了化学在吸收CO2的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得到的两种生成物都具有广泛用途。请写出其中一种生成物及它的一种用途
  • 17、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参与。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即使在高温、高压下,氮气与氢气的化合反应仍然进行得十分缓慢,而采用以铁为主体的催化剂,能使反应物在相对低的温度下较快发生反应。人类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再生产含量化肥,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有效保证了粮食安全。

    (1)、根据上述短文,写出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以铁为主体的催化剂与传统条件相比,优点是                 (填字母);
    A、反应物在相对低的温度下能较快发生反应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会增多
    (3)、合理使用由氨气生产的含氮化肥能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有一种生产尿素的化学反应是:CO2+2NH3__X+H2O , 请你写出尿素(X)的化学式:
  • 18、图甲中的七种物质及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部分物质已经在图中标出。其中B可用于洗涤剂的生产;E为只含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且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图中“”代表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结合图示甲及表格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表格乙 :

    物质

    A

    B

    C

    D

    所属类别

    氧化物

    (1)、分别写出AC的化学式:AC
    (2)、稀硫酸与E反应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由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属于化合物中的(填物质类别)。
  • 19、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镁条燃烧的实验,相关信息见卡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参加反应的Mg的质量等于生成MgO的质量

    称量到的Mg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92g

    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等于未称量到的MgO的质量

    未称量到的MgO的质量为2.4g

    A、 B、 C、 D、
  • 20、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b的溶解度比a小 B、t1℃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C、将t2℃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会有固体析出 D、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溶液的溶剂质量减少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