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名称:酸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解释

    (1)在中加入约1mL 氢氧化钠稀溶液,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显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然后, , 直至溶液恰好变无色为止

    溶液颜色最后褪去

    两者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 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 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 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HCl

    (1)、实验验证

    取少量 A3 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 A2 溶液测出的 pH应(填“>”“=”或“<”)7
    (3)、取少量 B3 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 逐 渐 减 少,溶液 由 无 色 变为.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4)、交流反思

    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5)、A3 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 A2 溶液中较多,加入的 NaOH 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 3、下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点对应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 4、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测得厕所清洁剂 pH=8 C、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5、图中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A、图甲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图乙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C、图丙是向 HCl与 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 D、图丁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6、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

    固体不溶解,液体的pH几乎没变化

    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 pH 增大

    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 CO与 CO2

    A、金属单质 B、 C、 D、金属氧化物
  • 7、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A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 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一定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 9、只用酚酞试液鉴别蒸馏水、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请将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填入下面的实验报告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 10、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图中 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 BaCl2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 11、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金属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
    (3)、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①; ②.
    (4)、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
  • 12、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取的信息:

    (1)、甲是.
    (2)、乙是.
    (3)、.
    (4)、.
  • 13、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 NaOH 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 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盛有 2mL Na2CO3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

     

    1 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 号试管 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 号试管 120min 红色无明显变化

    3

    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水……

    酚酞溶液浓度/%

    浑浊程度

    5

    大量浑浊物

    2

    少量浑浊物

    0.5

    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1)、NaOH 与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I(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水,.
    (5)、【反思与评价】

    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 NaOH溶液的浓度为%.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
  • 1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 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4)、【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 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溶液换成溶液.

  • 1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探究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不变蓝色NaCl不变蓝色NaOH变蓝色 B、NaOH变蓝色NaCl不变色HCl蓝色褪去 C、NaOH变蓝色;KOH变蓝色 D、NaOH变蓝色;KNO3不变蓝色
  • 16、根据实验回答:

                 

    (1)、如图1所示,用药匙的柄把端挑起一点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为:浑浊→变红→红色消失.

    根据现象判断氢氧化钙的性质有(物理和化学性质,各填一条).

    (2)、按图1实验完毕,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有的溶质是 , 可能有的溶质是.
    (3)、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取0.5g碳酸氢钠于甲中,加入2mL盐酸,(填操作),并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出现浑浊.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2中甲作为发生装置还可制得的气体是(填一种).
  • 17、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溶液.
    (2)、小刚打开 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的目的是:.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18、为验证 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2)、实验二、三验证了 Ba(OH)2能和某些(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 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 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 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19、(1)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在图中填写不同类别的物质(填化学式)实现Ca(OH)2一步转化为CaCO3.

    (1)、某 Ca(OH)2样品部分变质为 CaCO3(假设其成分均匀).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测定该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

    ①配制盐酸:配制 500g质量分数为6%的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g.

    ②实验测定:

    称取10.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烧杯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t1

    l2

    t3

    烧杯总质量/g

    280.0

    278.9

    277.8

    27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g.

    ③数据处理:计算该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 20、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 K1、K2处于关闭状态).

    (1)、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说明原因.
    (2)、写出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 A 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