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剥开柑橘能闻到清香的气味,因为柑橘皮中含有芳樟醇(化学式为C10H18O)。请回答:
    (1)、芳樟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芳樟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15.4g芳樟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 2、同学们在学校大扫除活动中,发现使用洗涤剂洗的抹布更干净,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围绕洗涤剂的性质及变迁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谈古——古代洗涤剂“灰”

    查阅资料1:“灰”是植物秸秆燃烧后得到的草木灰,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占代利用灰汁洗浴、印染。

    【提出问题】灰汁是否显碱性?

    (1)、【实验探究1】第一小组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草木灰,加适量水浸泡并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草木灰汁显碱性
    (2)、任务二:论今——现代洗涤剂

    同学们调查发现所使用的洗涤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遇水后发生分解生成H2O2Na2CO3

    查阅资料2:溶液的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

    【提出问题】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显碱性,为什么通常选择Na2CO3用作洗涤剂的生产?

    【实验探究2】

    第二小组测定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分别是11和9,经多次验证后发现,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②(填“强”或“弱”)。

    (3)、【实验结论】碳酸钠用作洗涤剂的效果比碳酸氢钠好。

    【实验探究3】

    第三小组实验:如图

    实验

    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Na2CO3  猜想Ⅲ.③

    (4)、【探究过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适量实验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④猜想Ⅱ成立
    (5)、小利意外向2mL碳酸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困惑中查阅到资料:HCl+Na2CO3=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 请同学们分析开始无明显现象是因为生成了⑥(填“化学式”)。
    (6)、【反思交流】小利和第三小组所用试剂种类和浓度均相同,但实验现象不同,主要原因与⑦有关。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对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了新的认知。
  •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一些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研究小组以“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为主题展开学习。

    (1)、实验一: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图1实验,该实验证明CO2H2O发生了反应是根据思维模型(填序号)。
    (2)、实验二:图2实验,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同时注入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用水作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3)、实验三:图3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装置,连接pH传感器测得该反应过程的数据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观察到溶液的pH由大于7变化至小于7,说明溶液中(填物质名称)消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4)、图2和图3实验是根据思维模型(填序号)证明了反应的发生。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明确了构建和利用模型认识物质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 4、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好选用装置(填字母)收集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若选择C装置作为该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若用装置D收集氢气,氢气应从(填字母)端通入。
  • 5、根据下图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将二氧化碳沿器壁缓慢地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现象。
    (2)、图2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
    (3)、图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图4实验中左侧试管中的现象为
  • 6、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C、E为不同类别的物质,B溶液为蓝色,C的浓溶液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D为同类别物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
    (2)、E的用途(写一种即可)。
    (3)、C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4)、请写出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7、金属矿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图一展示了古代炼铁的过程,其中将生铁炼成熟铁(钢)的原理是
    (2)、图二是现代高炉炼铁的过程,写出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
    (3)、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请你提出一种预防金属锈蚀的具体方法
    (4)、某化工厂为回收废旧金属,向含有AgNO3Cu(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可能含有(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的溶质是
  • 8、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类应合理开发和应用。海水中含有KCl和MgSO4等物质,其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图是对应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30406080100
    溶解度/gKCl34374045.551.156.7
    MgSO433.738.944.554.655.850.4
    (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2)、40℃时,将30gKCl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3)、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填“>”“<”或“=”)。
    (4)、t3时,将100gMgSO4饱和溶液逐渐降温经t2直至t1 , 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是
  • 9、工业革命以来,能源的广泛使用,大大改善了人类生活。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某些化石能源燃烧会导致酸雨,导致酸雨的污染物可能是(写一种即可)。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人类迫切需求,如图为我国研制的氢能源市域列车,使用氢能源的优点是(写一种即可)。

    (3)、倡导“低碳生活”是指较低的排放。
  • 10、处处留心皆学问。小博同学一家到度假村享受周末的温馨时光。
    (1)、繁星点点的夜晚,一家人围炉煮羊排,羊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羊汤中各处味道相同,说明溶液具有性。
    (2)、小博畅饮一瓶汽水后连着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3)、小博发现炉火中的木柴是架空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元素
    (2)、两个硫酸根离子
    (3)、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4)、碘酒中的溶剂
  • 1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O、CaO、CuO、Al2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取4.0g该固体粉末,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溶液。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一定含有CuO B、固体中可能含有Al2O3 , 一定没有NaCl C、固体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6g D、固体的组成有三种组合方式
  •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两份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OH和NH4NO3固体 C、一定温度下,向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并搅拌 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CaCO3固体和CaCl2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杂: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溶液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C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模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置换反应一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燃烧一定放出热量,所以能放出热量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 16、下列物质间的转换关系,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COCaCO3 B、KClKNO3K2SO4 C、H2O2H2OO2 D、FeFe2O3FeSO4
  • 17、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0

    8

    2

    9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6

    2

    7

    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中待测数值是16 B、物质乙一定是单质 C、物质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与丁变化的质量之比为8:1
  •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各组对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实践

    ①氢氧化钠能治疗胃酸过多

    ②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

    ①将矿泉水瓶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

    ②天然气燃烧火焰呈黄色,需调大灶具进风口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安全

    ①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大力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②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①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检查燃气管道可疑漏气处

    ②加油站、油库等地方要“严禁烟火”

    A、A B、B C、C D、D
  • 19、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3.0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中并盖好瓶塞
  • 20、化学实验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先点燃红磷,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B、连接玻璃导管和胶皮管时,先将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稍用力插入胶皮管 C、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 D、稀释浓硫酸时,先向烧杯中倒入浓硫酸,后慢慢注入水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