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去除CaCl2固体中的少量CaCO3 B、比较Al、Fe、Ag的金属活动性 C、区分木炭粉和MnO2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2、《开宝本草》记载了KNO3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KNO3),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结合KNO3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月有霜”的主要原因是KNO3溶液降温结晶 B、上述制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过程是蒸发 C、t1℃时,10gKNO3溶于5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3、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一项新的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合成氨的效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化学式为NH3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有两种非金属单质 D、该反应中光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 4、某化肥的外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H2PO4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KH2PO4中P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KH2PO4属于化肥中的复合肥料 D、该化肥是由4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5、甲、乙是与空气中常见气体有关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 B、甲中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C、乙实验结束后②中的气球变小 D、对比乙中的①和③,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 6、我国“天宫空间站”以稀有气体“氙”作为推进器原料之一。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氙原子的中子数是54 C、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 D、常温下,氙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7、空气的成分中有多种物质。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碳酸:CO32- B、氦气:He C、2个氮原子:N2 D、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O1
  • 8、从古至今,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分级处理生活污水,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 C、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日报,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D、开发风电制氢技术,提供了未来清洁能源新途径
  • 9、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该工程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下列环节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掘隧道 B、安装钻机 C、铺设钢筋 D、焊接钢梁
  • 10、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微粒为(填微粒符号)。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20g。根据图示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11、氢能是理想清洁能源,氢能产业链由制氢、储氢和用氢组成。
    (1)、工业大量制取氢气常采用电解水的方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烷热解制氢

    高温时,以熔融金属锡(Sn)为液态传热介质,细小的甲烷气泡从鼓泡反应器底部注入并发生分解,得到固体石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物质的部分性质

    物质

    液态锡

    石墨

    密度g/cm3

    7.0

    2.2

    ①该反应温度T3与金属锡的熔点T1、金属锡的沸点T2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②该方法可避免生成的石墨阻碍后续反应的进行,主要原因是

    ③甲烷热解制氢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H2+NaHCO3__HCOONa+H2O可用于储氢。所使用的催化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活性降低。在密闭容器中,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向含有催化剂的NaHCO3(俗称)溶液中通入H2 , HCOONa产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温度高于70℃,HCOONa产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12、

    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补血剂,易溶于水。工业上常用碳酸亚铁与柠檬酸反应制备该物质,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研究制备柠檬酸亚铁。

    I.制碳酸亚铁

    用预处理后的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 , 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图:

    (1)“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操作X”是为了除去过量铁粉和不溶性杂质。“操作X”是(填操作名称)。

    (3)小明为验证FeCO3沉淀表面覆盖的阴离子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填写一种试剂),若无明显现象,则表明已洗净。

    II.制柠檬酸亚铁

    (4)制备柠檬酸亚铁:

    步骤1:往FeCO3、铁粉固体加入足量柠檬酸溶液,控制温度约80℃,搅拌,充分反应;

    步骤2:将所得混合溶液加热浓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柠檬酸亚铁晶体。

    ①写出FeCO3与柠檬酸反应的方程式:

    ②实验所得柠檬酸亚铁的质量大于根据原理计算所得的质量,原因是

  • 13、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1)如图,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哪种物质可验证稀盐酸已滴加过量_____(填字母)。

    A. 酚酞B. FeC. CuOD. AgNO3溶液

    (2)小组利用如图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并用pH和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如图2和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图1中滴加的a溶液为稀盐酸

    B.图2中c点的溶质是氯化钠、稀盐酸、氢氧化钠

    C图2中d→e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90s之前电导率下降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3)有小组成员认为图2中b→c不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一:

    (4)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1体积CO2。装置气密性良好,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图中N溶液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由此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方案二:

    (5)打开K1 , 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内,关闭K1打开K2 ,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也可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三】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6)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称量1.0g该NaOH固体样品于小烧杯中备用,量取足量的稀盐酸,用电子秤称量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记录数据,将稀盐酸加入小烧杯内,待完全反应,再次称量仪器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质量差/g

    105.32

    105.10

    0.22

    结合实验数据,该1.0g氢氧化钠样品已变质,其中含有________Na2CO3;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温馨提示:变质率=(已经变质的NaOH的质量/未变质前NaOH的总质量)×100%

  • 14、

    游泳池中加入的消毒剂可以抑制小球藻等藻类的生长。实验小组对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已知:实验中,小球藻褪色时间越短,说明消毒剂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效果越好。

    【进行实验】按表中数据,分别向盛有40mL小球藻试液的锥形瓶中加入消毒剂,记录如表:

    序号

    消毒剂种类及体积

    消毒剂浓度

    温度/℃

    褪色时间

    84消毒液2mL

    6%

    20

    244s

    8%

    20

    220s

    10%

    20

    208s

    10%

    30

    74s

    10%

    40

    49s

    H2O2溶液2mL

    10%

    20

    24h后颜色略变浅

    8%

    20

    24h后颜色略变浅

    【解释与结论】

    (1)对比③、⑥可知:能更好地抑制小球藻生长的消毒剂是
    (2)由③④⑤可以得出的结论:

    【继续实验】

    按表中数据,分别向盛有40mL小球藻试液的锥形瓶中同时加入10%的84消毒液和10%的H2O2溶液,在20℃下进行实验,记录如表:

    序号

    84消毒液体积/mL

    H2O2溶液体积/mL

    实验现象

    褪色时间

    2

    0.2

    产生极少量气泡,60s后无气泡产生

    285s

    2

    2

    产生大量气泡,120s后无气泡产生

    24h后颜色仍不变

    0.2

    2

    产生极少量气泡,60s后无气泡产生

    24h后颜色略变浅

    【结论与反思】

    (3)小组同学认为,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同时加入不能更好的抑制小球藻的生长,所依据的实验是(从⑧~⑩中选择,填序号)。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⑨的锥形瓶中,观察到 , 说明产生的气体为O2
    (5)小组同学对⑨产生O2的原理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1:84消毒液对H2O2分解产生O2起到催化作用。

    猜想2:84消毒液与H2O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O2

    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可以排除猜想(填“1”或“2”),理由是

  • 15、图中A~F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的仪器名称:①;②
    (2)、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填装置标号)作发生装置,若选F作收集装置,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填“a”或“b”)口。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果要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发生装置应选择(填装置标号),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不使用E,原因是
    (4)、实验室常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CaO)中快速制取氨气,利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填“放热”或“吸热”),使氨气的溶解度(填“增大”或“减小”)的原理。
  •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引用的“淘金”过程发生的变化,该变化利用了黄金的性质。
    (2)、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纤维(选填“天然”或“合成”)。
    (3)、《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中含有石油,石油属于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4)、《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主要成分是KNO3 , KNO3在化学肥料中属于(选填“复合肥料”或“农家肥”)。KNO3中的钾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可以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
    (5)、《三国志》记载:“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灭火的原理是
    (6)、《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 “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17、比较、分析、归纳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能用于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均含有氧元素

    B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用作干燥剂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均有吸水性

    C

    氢氧化钾溶液和石灰水分别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氢氧化钾溶液和石灰水中均含有OH-

    D

    金属铜与NaCl溶液均能导电

    金属铜与NaCl溶液均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A、A B、B C、C D、D
  • 18、为验证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小东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实验①、②能够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是:2Ag+CuSO4=Ag2SO4+Cu C、实验①中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D、实验①中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白色
  • 19、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能力。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可以通过恒温蒸发水将丙溶液由N点转化到M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C、20℃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 20、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在烧杯中加粗盐和水,溶解后过滤,再取滤液蒸发结晶

    B

    鉴别生石灰和熟石灰

    取样后加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否升高

    C

    检验NaOH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D

    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取样后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上一页 126 127 128 129 1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