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中常用的研究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对水的组成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①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 , 1733-1804)把“易燃空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出现了液滴。“易燃空气”实际上是。
②在拉瓦锡的实验中,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枪管内壁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同时得到了“易燃空气”。这一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内的气体是与电源负极相连玻璃管内的气体是 , 其化学方程式是 , 该化学反应为(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
2、在天然气净化和石油炼制过程中回收硫,不仅能减少空气污染,还能为工业制硫酸提供原料。制硫酸时,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这个式子不仅表明反应物是 , 生成物是 , 反应条件是 , 而且表示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份质量的硫与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
3、氯化钙的化学式是;中K和O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2价,则Mn的化合价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逐梦航天,建设航天强国,中国九天云外揽月回。月球上有一种富含钛元素的月海玄武岩,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1)、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图2中的X的值为。(2)、A、B、C、D四种粒子中,共属于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编号)。(3)、由B、D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5、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或原因(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若该同学俯视刻度线读数,实际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制得氧气的质量(填“偏大”“不变”“偏小”)。(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瓶内没有留水或一层细沙,后果是。
-
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B、太阳在整个净化过程中只提供了照明条件 C、该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净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后重新组合 -
7、没食子酸()又称五倍子酸,可从五倍子等植物中获得,并用于制药。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
8、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新物质生成 B、生成气体 C、生成沉淀 D、发光发热
-
9、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都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1个碳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B、:氯气 C、: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D、:1个硫酸分子由1个氢分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
10、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泡沫不能用于灭火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
11、中国劳动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利用“镁粉”制作照明弹。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B、镁属于金属元素 C、镁的原子序数是12 D、镁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
12、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根)的一组是A、和 B、和 C、和 D、和
-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产生大量白雾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
1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
15、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碳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16、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17、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
试管破裂
B、
标签受损
C、
会导致水质污染
D、
不会引起中毒
-
1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水 B、二氧化硫 C、过氧化氢 D、液态氧气
-
19、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以书为伴,以梦为马,享受阅读,润泽心灵!“书香”中含有多种成分,随着时间推移,书中会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糖醛 , 测定它的含量可以检测书籍年代。【写出(2)-(5)计算的过程】(1)、糖醛中含有种元素;(2)、糖醛的相对分子质量;(3)、糖醛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结果化为最简比);(4)、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5)、150g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
20、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请你思考:

①你认为此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
②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