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的符号是
    (3)、两个铵根离子
    (4)、已知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 , 则氯酸钙的化学式是
  •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A、纯净物与氧化物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B、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和纯净物之间属于交叉关系 C、非金属元素与稀有气体元素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D、单质与化合物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红磷、水银 B、氦气、空气 C、水、稀有气体 D、铁粉、氯化钠
  • 4、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
    (2)、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
    (3)、某同学实验时测得氧气的含量少15 , 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 5、氧气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的木条则满。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冒出时,说明瓶里的氧气已满。
  • 6、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成立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 C、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能做电光源
  • 7、下列措施不能减少 PM2.5污染的是
    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 B、鼓励用农作物秸秆作燃料 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 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 8、实现“碳中和”,从我做起。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出行多乘坐私家车 C、经常用一次性餐具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 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A、类比法——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B、观察法——物质变化中,观察到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类法——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D、实验法——实验室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 10、某同学为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分四次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1

    2

    3

    4

    取样品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4

    0.8

    1.0

    1.0

    试计算:

    ①第几次实验金属锌完全反应________。

    ②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 11、某实验小组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开始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结果又变澄清。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是因为沉淀CaCO3转变成了溶于水的Ca(HCO3)2 , 所以浑浊又变澄清,该小组同学对长时间向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开始通入CO2 , CO2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通入过量CO2 , 继续反应的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

    ③Ca(OH)2与NaCO3、NaHCO3均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较稀的CaCl2液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而与NaHCO3液不反应;

    ⑤NaHCO3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

    I.溶质为NaOH和Na2CO3

    Ⅱ.溶质为

    Ⅲ.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Ⅳ.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9

    该溶液显碱性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Ⅳ不成立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 , 振荡

    迅速冒气泡

    猜想成立

    【讨论交流】

    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反思应用】

    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又会变澄清的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甲是一种空气中常见的气体单质,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余物质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C、D、E中都含有钙元素,F、G是气体,这些物质之间存在下列关系(有关反应条件省略)。

       

    (1)、A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物质F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13、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填序号)

    ①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 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4)实验室欲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填导管接口的字母序号)

  • 14、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上面A~D的四个实验,按要求填空: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指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个明显错误的地方是
    (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C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写化学式),正极与负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 此实验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4)、D实验中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下列金属制品的主要用途,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
    A、黄金手镯 B、铜导线 C、铁炒锅
    (2)、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施工中用了大量的钢材并采用了先进的防锈技术,钢铁制品在空气中容易与等物质接触而生锈。
    (3)、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一定量的金属R加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若滤液有颜色,则R一定是Cu B、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Zn C、若滤渣中只有2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有2种溶质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R
  • 16、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空。

    化学符号

    2H2

    Mg2+

    符号的意义

    2个氯原子

    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 17、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以将茶叶与茶水进行分离,便于饮用,这种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填操作名称)
    (2)、某井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发现烧杯中没有泡沫,却有大量浮渣,则说明该井水是(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3)、目前“清水工程”是我市环境整治的一大重要任务。提出了水中高锰酸盐、氨氮、总磷含量的达标要求。高锰酸盐中含有MnO4-离子,其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19、在四支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①镁粉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镁 ④碳酸镁,并使它们都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完毕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20、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能源与环境

    A

    氢气、氧气有可燃性----作燃料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炼铁氮气有稳定性---作保护气

    B

    煤、石油燃烧----无污染车用乙醇汽油----减少污染氢能----无污染

    食品安全

    安全知识

    C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工业用盐中毒----亚硝酸钠引起除鱼胆汁苦味(酸性)----纯碱溶液浸泡

    D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瓦斯爆炸----由甲烷引起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A、A B、B C、C D、D
上一页 850 851 852 853 8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