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氧化铁加入少量稀硫酸:红棕色固体减少,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出现白雾 C、向氢氧化铜中加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2、实验室里某学生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实验设计方案都不合理的是
序号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氧化铜和木炭粉
黄铜和铜
浓硫酸和浓盐酸
硬水和蒸馏水
方法一
加稀硫酸
加氯化锌溶液
观察颜色
肥皂水
方法二
在空气中灼烧
灼烧
打开瓶盖闻气味
取样蒸干
A、A B、B C、C D、D -
3、下面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称量粗盐固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过滤 D、
吸取少量液体
-
4、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在法国巴黎开幕,奥运会的举办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有关本届奥运会的各种“元素”,不是由金属材料制作的是A、巴黎奥运会香槟色钢制火炬 B、将埃菲尔铁塔的铸铁六角形碎片融入金、银、铜制成的本届奥运会奖牌 C、水上运动中心场馆建设中大量采用的木质材料 D、巴黎奥运会自行车公路赛所用的钛合金制成的山地车
-
5、请设计实验方案,比较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
试剂: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铁粉、银丝、铝片、铜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铁的活动性比铝弱
铁的活动性比银强
由上述实验可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Fe>Ag。
-
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班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甲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装置探究燃烧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如下:
挤压左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1)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该步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写出该步骤中双球管内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实验2)乙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
(2)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试管内紫色石蕊试液都变成________色;从实验还可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________(填“>”或“<”)CO2。
(3)将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满CO2、SO2的集气瓶中,均能剧烈燃烧。观察到一定量镁条在SO2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与淡黄色固体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
(实验3)丙组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
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确保塑料瓶外形不变,
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下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4)最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______。
A. MN段 B. NP段 C. PQ段 (5)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___。
(6)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时不再变化,原因是________。
-
7、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备一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①该方法制得O2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可选用(填序号)装置组合。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 , 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若要制取9.6克的氧气,则至少需要氯酸钾质量为克。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填序号)与E装置组合,在E导管口点燃。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点燃。
②电解水也可制得H2。装置如图F,管中产生的是氢气。
③氢气的生产方法是制约其作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科学家根据生产方法提出“绿色”氢气和“有污染”的氢气的概念,下列方法可获得“绿色”氢气的是。
A.用矿石生产锌和硫酸,再相互反应 B.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
C.利用煤燃烧发电,再电解水 D.利用风能、水力发电,再电解水
-
8、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铜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铜粉与O2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让空气进入,待容器内的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 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 g。(1)、铜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加热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2)、c的质量为(用含有字母a、b、d的式子表示)。
-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的简化版。请结合表中信息按要求填空。
3 Li
7
4 Be
9
5 B
11
6 C
12
7 N
14
8 O
16
9 F
19
10 Ne
20
11 Na
23
12 Mg
24
13 Al
27
14 Si
28
15 P
31
16 S
32
17 Cl
35.5
18 Ar
40
(1)、在元素周期表中,S 和处于同一族。(2)、原子序数为 12 的元素名称是 , 中子数为 ,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形成的粒子符号是。该元素与氮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3)、上表中出现的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单质是(填写名称)。(4)、铝片在常温下表面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物,其中铝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 -
10、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2)、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液化石油气罐”,这是利用了原理灭火。(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它属于(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4)、生物柴油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在普通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能减少约70%的二氧化氮排放,可减少的形成,但不能缓解日益加剧的。开发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还能。(5)、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量,目的是。
-
11、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处的高度,再确定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先 , 再 。
-
12、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1)、上述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的化学式。(2)、从微观的角度描述变化I的变化过程。(3)、变化I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单质与化合物的最简质量比是。(4)、变化I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
13、碳世界丰富多彩,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C的名称 , 木炭、焦炭、活性炭这些物质的结构与类似。(2)、C60属于(填“单质”、“化合物”),它是由(填“分子”或“原子”)构成。(3)、B物质常用作电极,是因为它具有。(4)、上述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5)、图D中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 , 原因是。
-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
B、木炭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C、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
15、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
1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验证生石灰溶解放热
B、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C、探究水的组成
D、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
17、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液化石油气是煤加工后得到的一种产品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料的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D、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
18、钾肥能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农民向土壤中施加草木灰,是因为草木灰中含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1)、碳酸钾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2)、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38g碳酸钾中钾元素质量为g。
-
19、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明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2)、该反应为。(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3)、a点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将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采用方法。(4)、c点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
20、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为CaCO3 , 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去制作CaCl2 ,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1)、Ⅰ过程中Mg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此反应为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X溶液为(填化学式)。(3)、已知CaCl2与焦炭、BaSO4在高温下生成BaCl2和CO和CaS,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