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水沸腾时能批开壶盖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湿衣服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
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6000mL氮气可以压缩在40mL钢瓶中
增大压强可以减小分子间间隔
D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
2、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以下性质和对应用途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性质
物质用途
A
氧气易溶于水
使鱼能在水中生存
B
氧气具有助燃性
用于火箭燃料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
4、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和要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 1 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B、实验 2 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 3 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实验 4 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
-
5、下列古诗词的描述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 B、凿开混沌得乌金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6、
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向试管1加入稀硫酸的过程中,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a曲线表示的是(填离子符号)。
试管2中固体仍有剩余,由此推知试管2中溶液溶质成分为(填化学式)。实验后,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固体消失,待充分反应后,同学们对烧杯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2)甲同学猜想:ZnSO4、CuSO4、H2SO4;
乙同学猜想:CuSO4、H2SO4;
你的猜想:。
【交流与评价】
(3)请你评价乙同学的猜想。
【实验探究】甲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实验,最终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猜想正确。
【归纳总结】
(4)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总结出,酸能与(填物质类别)反应。
-
7、“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沈括《梦溪笔谈》。兴趣小组根据其中的原理进行了如下实验。向152.8g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所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b点固体的成分是(用化学式表示)。(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工业生产中常选用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来冶炼金属铜,用500t含量为80%的辉铜矿,可炼出含杂质20%铜的质量为t。(矿石中杂质不含铜元素)
-
8、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或溶液,它们的部分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已知A与B为单质,C、D、E均为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C为黑色固体,E为红棕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下列物质(溶液的溶质)的化学式:A:;E:。(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C与足量D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
-
9、
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和装置:
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若补充一种仪器(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发现集气瓶内液面逐渐下降,因为随着反应的发生,瓶内气体增多, ,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水排出,所以液面下降。
Ⅱ.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若利用装置A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分,与收集装置相连的是(填“a”或“b”),瓶中盛装的试剂名称是。
-
10、“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特有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资料卡片中涉及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物质的名称为。(2)、此变化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填符号)。(3)、参加反应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4)、请画出和乙中的一个分子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1、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含量的探究等。下列实验中有两组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它们是(填字母),这两组实验的采用的探究方法均为法。
A
B
C
D
(2)、我们可以根据酸中是否含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含氧酸命名为“某酸”,如:H2SO4命名为硫酸;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HF命名为氢氟酸。请回答:HClO3命名为;氢硫酸的化学式为。 -
12、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有毒、有咸味,外观与食盐相似,易溶于水,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探究,请同学们完善下列实验结论:(1)、物理性质:亚硝酸钠是色固体,溶于水(填“难”或“易”)。(2)、化学性质:
①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②亚硝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亚硝酸钠溶液显性;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说明氯化钠溶液显性。
-
13、请结合文中信息及我们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火龙表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打铁花”是先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再用工具将铁水向空中用力抛出,形成“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精彩场景。
(1)、生铁的含碳量(填“<”或“>”)钢的含碳量。工业上可用赤铁矿与CO在高温下反应来冶炼生铁,该反应主要利用了CO的(填序号)。A.可燃性 B.还原性 C.密度比空气小
(2)、表演时可备细沙以防止火灾。细沙可阻止可燃物与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3)、铁花冷却后得到黑色固体,写出生成该固体的化学方程式。(4)、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有部分熔化的铁没有及时反应,便熔入到了黑色固体生成物中,经测定瓶底黑色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6%,则黑色固体中没有反应的铁丝占原纯铁丝的质量分数是。 -
14、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类别/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足量的氧气
点燃
B
铜粉(锌粉)
过量稀硫酸
过滤,洗涤,干燥
C
氮气(一氧化碳)
CuO
通过灼热的CuO
D
FeCl2溶液(CuCl2)
过量铁粉
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
15、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D、40℃时乙的饱和溶液比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16、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虽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却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40余种 C、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
17、建立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汞柱上升
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B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硫酸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D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A、A B、B C、C D、D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养鱼池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B、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是碳酸钡的悬浊液 C、若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将自行车的链条喷漆以达到防锈的目的
-
19、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
用青铜制作马踏飞燕 B、
用钛合金制人造骨 C、
用硝酸作铅蓄电池 D、
用盐酸制药
-
20、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B、稀硫酸洗去试管内壁的铜:H2SO4+Cu=CuSO4+H2↑ C、比较铁和银的活动性:Fe+2AgNO3=2Ag+Fe(NO3)2 D、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3FeCl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