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过氧化氢()广泛用于环境消毒,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某单位有一桶未曾使用过的久置的溶液,观测得其溶液密度为1.069 , 该温度下溶液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对应关系如图。桶上标签提供的信息:①的质量分数为30%;②内装溶液质量50kg,完成下列问题:(1)、该久置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若用此久置的溶液来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环境消毒液200 , 需用这种溶液。
-
2、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3)用B收集氧气时最佳的时机是。收集完毕后,应先撤离 , 后撤离。
(4)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从图1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5)图2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填名称),Ⅳ中现象是。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其原因是。
【水的组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
(6)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实验室常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时长颈漏斗中的现象是。管A与管B中产生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D是无色气体,单质E与B反应,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1)、在反应①中起作用。(2)、写出反应①②的符号表达式:
①;
②。
(3)、反应①②③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4、请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及化学变化的本质。(1)、图1、图2表示同一种元素Se(图2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则图2中n=;(2)、图3是氢弹的结构图。其中钋、铍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氘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则图4中表示氘原子的是(填“A”或“B”)。(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由上图判断,化学变化前后不变粒子是。
②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
5、根据下列事实填空,填写物质的化学符号:(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2)、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
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和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
B、电解水一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C、向固体粉末中不断加入溶液
D、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7、摘录了某些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8、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A、水氧气+氢气 B、氧化汞汞+氧气 C、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D、碳+氧气二氧化碳
-
9、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倾倒液体 C、
收集气体 D、
氧气验满
-
10、我国民间有端午节用艾草和菖蒲熬水沐浴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黄酣素属于氧化物 B、黄酷素由27个原子构成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
-
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
-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 C、稀有气体可以制作电光源 D、工业上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得到氧气
-
13、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对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 B、 C、 D、
-
14、已知铝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56,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铝原子和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比是。(2)、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则该铁原子的中子数为。(3)、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请计算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列式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
15、
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形成假设】
(1)①都是化学变化;②;③都是物理变化。【获取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2)点燃蜡烛: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滴;手摸烧杯外壁有感觉;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由蜡烛燃烧现象可推测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钨丝):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形成结论】
(4)假设(填“①”“②”或“③”)正确。【表达交流】
(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16、物质的称量和量取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1)、小明同学量取15 mL食盐水,向量筒内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继续滴加至该刻度。(2)、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4 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________(填序号)。A、增加砝码 B、继续加试剂 C、减少砝码 D、减少试剂(3)、根据如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 食盐的质量是 。
-
17、请按下列要求写出一种物质的名称:(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2)、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液体。(3)、紫红色的固体 , 银白色的固体。(4)、白色的固体 , 黑色的固体。
-
18、某兴趣小组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红磷熄灭,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K,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水被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3)、图2是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的实验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据图分析,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填“还有”或“没有”)氧气,判断的依据是。
-
1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铜在空气中加热。(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20、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微观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2)、图2中A表示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填“失去”或“得到”)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B结构示意图表示。(3)、图2中,当x=时,D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