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潜水艇里都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A、加热高锰酸钾 B、常温下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生成氧气 C、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D、加热氧化汞
-
2、同学们在实验室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夹持木炭的仪器是坩埚钳 B、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后发出白光,放热 C、将烧至红热的木炭快速伸入集气瓶 D、倒入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
3、下列变化过程中,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①金属生锈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③醋的酿造 ④动植物呼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4、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性质与用途不相符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C、液氦温度低——作氩氦刀治疗肿瘤 D、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制作霓虹灯
-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B、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D、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为 CO2、NO2等
-
6、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吹灭蜡烛时会有白烟产生。据此提出的问题不合理的是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B、吹灭蜡烛时会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C、以上现象的产生是否与蜡烛的成分有关 D、以上现象的产生是否与点燃蜡烛的火柴有关
-
7、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活字印刷 B、粮食酿酒 C、蜡烛燃烧 D、燃放烟火
-
8、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化学家或化学史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B、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观点 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
-
9、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方便日常生活,开私家车出行 B、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烘托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D、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
10、下列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
-
1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氧化物的是 , 混合物的是。(均填图中容器下的代号)
-
12、五种微粒信息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③、②⑤ B、X原子质量比Y原子质量小 C、①②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得到电子 D、③④都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且化学性质相同
-
13、
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准备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设计】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如图1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图2用于测量的体积。
(1)图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2)图1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便于获得平稳的气流,可用代替长颈漏斗。
(3)图2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4)(填操作)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实验拓展】为进一步探究固体状态与产生气体的关系,同学们进行了实验: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取20.00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进行下列测定(如图3),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如图4)。
(5)图3所示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计时器读数和。
(6)由图4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其影响实验的原因是。
(7)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反思与评价】
(8)有同学认为图3装置不能准确测定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原因是。
-
1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1: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小,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为。(2)、实验3:用激光引燃铁粉,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若拧松锥形瓶上的胶塞,电子秤示(填“变小”“变大”或“不变”)。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实验时若取用铁粉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选填“有”或“没有”)影响。(3)、上述实验中电子秤的示数变化情况,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填实验序号)。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
-
15、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b的名称:。(2)、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发生装置(填字母);若将F装置装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填“c”或“d”)端通入集气瓶,写出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该同学认为自己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浓度一定高于空气中氧气浓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观点,并设计实验证明。
-
16、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
高温超导的“高温”是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至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而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
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与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1)、高温超导的“高温”,所指的温度是。(2)、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 , 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3)、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4)、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但在点燃条件下氮气能与镁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 , 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基本反应类型是。 -
17、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极为广泛。(1)、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性脱色制白糖。(2)、与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3)、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 , 其中发生氧化反应。
-
18、5G时代的到来给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芯片制作的主要原料为晶体硅(Si),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硅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一个硅原子比一个碳原子多个质子。(3)、硅与碳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原子结构上解释其原因是。
-
19、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氢元素;(2)、2个铁原子;(3)、氯化钠;(4)、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0、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 所示的3 个实验(图中a 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 中的曲线1, 2,3 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 1, 2, 3 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对比曲线 1 和 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 1 和 3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对比曲线 2 和 3 可知,40% NaOH 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