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计算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计算400g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范围。(写出计算过程)
  •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B、C、D装置天平略去)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答出一点即可),铜粉(选填“是”或“否”)需要足量。
    (2)、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实验装置中,只有A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D装置则不能。

    ①B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理由是

    ②C装置和D装置也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理由是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数字序号) ,所以质量守恒。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数目          ⑤原子质量        ⑥分子质量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理:2021年从三星堆出土了大量表面有一层“绿色物质”的青铜器,研究人员将“绿色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得出该“绿色物质”一定由种元素组成。
  • 3、

    Ⅰ.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1)实验小组按装置一进行实验,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水面上方空间的一半,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 实验前未将胶皮管夹紧                              B. 红磷过量

    C. 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D. 氧气未消耗完全

    (2)拉瓦锡用装置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比装置一、二实验,曲颈甑中的汞与装置一中的作用相同; 汞槽中的汞与装置一中的的作用相同。

    Ⅱ.装置三实验中,小组成员利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从以上数据分析,最终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的依据是

    (4)实验开始时氧气的含量持续下降,氧气被消耗,但在200s 时氧气的含量又有所上升,若实验过程中红磷量充足,其可能原因是

  • 4、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请回答:

    (1)、如图A所示设计活性炭净水器净水出、入口目的是 , 该过程主要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2)、如图B的操作名称是 ,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经过该操作后得到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任举一项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4)、实验C中,观察到(选填“甲”或“乙”) 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了(从微观角度解释) 。
    (5)、写出实验D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集气瓶底水的主要作用是
  • 5、“见著知微,见微知著”,“宏—微—符”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中,黑、白小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表示单质的是 , 表示化合物的是

  •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亚铁离子
    (2)、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3)、氯化钙
    (4)、硝酸银
    (5)、氩气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7)、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8)、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9)、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7、铜粉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错误是
    A、 B、 C、 D、
  • 8、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O2 B、反应后各种原子的个数都减少了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D、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3

    20

    18

    反应后质量/g

    2

    x

    30

    26

    A、x的值一定为3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9:4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②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④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⑤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⑥纯净物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⑦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

    ⑧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1、如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改进图,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⑤该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⑥实验表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⑦该过程中分子未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2、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受伤倒地后,医生会用含有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l)的药水对球员的伤口喷射,便于运动员快速投入比赛。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烷由碳、氢、氯三个元素组成 B、氯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氯乙烷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D、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 13、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下列选项能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是

    A、对比实验甲和丙,可探究H2O2溶液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乙和丁,可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甲和乙,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甲和丁,可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1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元素的符号是F B、甲元素与氖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C、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4.01 D、原子序数:乙>丙>甲
  • 15、金属钛的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在航天、医疗和化学工业中用途广泛。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差为
    A、4 B、26 C、22 D、48
  • 16、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固体难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 B、水烧开,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水分子体积增大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个数增多 D、液化石油气能压缩在钢瓶内——分子之间有间隔
  • 1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氯气、过氧化氢溶液、河水 B、铁水、氧化镁、冰水混合物 C、水银、硫酸铜、稀有气体 D、氢气、糖水、稀盐酸
  • 18、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排水法收集到的一瓶氧气不纯——装置漏气 B、加热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盛有稀盐酸的试剂瓶标签腐蚀——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没有等火柴即将燃尽就放入集气瓶中
  • 19、小科的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了一台“便携式制氧器”,其原理如图所示。小科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防止输出氧气的管道堵塞,避免引发安全事故 B、根据加湿仓中气泡产生速度,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加湿仓利用氧气难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 D、该制氧器的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 20、下列实验室制氧气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取出集气瓶

    C.从b进气收集氧气

    D.氧气验满

    A、A B、B C、C D、D
上一页 785 786 787 788 7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