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碳还原氧化铁得到单质铁,所以要得到单质铁,必须使用碳来还原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化合反应只有一种物质生成,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2、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建立认知模型。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 B、化合物微观模型 C、原子结构 D、地壳中元素含量
  • 3、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CO2能否与水反应 D、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 4、叶黄素(C40H56O2)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可用于预防黄斑变性眼疾。下列关于叶黄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黄素分子中含有O2 B、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为98 C、叶黄素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叶黄素在氧气中燃烧一定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5、高端芯片将引领中国“新质生产力”,高端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在生产硅的过程中会发生反应: 2Mg+SiO2__Si+2MgO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 C、在反应中体现了Mg的还原性 D、在反应中Mg发生了还原反应
  • 6、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10g硫粉和10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一定为20g B、5g食盐加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得到105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消耗的碳的质量 D、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质量均不变
  •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装药品 C、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 8、化学应用于生活。下列说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__SO2 B、氢气燃烧不产生污染: H2+O2=H2O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2__2Fe2O3 D、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2H2O __2H2↑+O2
  • 9、唐朝炼丹家马和在《平龙认》中指出:阴气(氧气)还存在于青石、火硝等物质中,用火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火硝的主要成分是KNO3 , KNO3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有机物
  • 10、如图是某复方亮氨酸颗粒的信息介绍,亮氨酸(C6H12NO2)有助于治疗肝性脑病等系列疾病,请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缬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18)

    (1)、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
    (3)、若除亮氨酸外还含有23.6%缬氨酸(C5H12NO2)且其他物质不含氮元素,则每袋颗粒中含多少克氮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 11、110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刘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并称重。

    实验II: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使盐酸与锌粒接触,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已知:Zn+2HCl=ZnCl2+H2↑)

    实验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形瓶瓶口塞上橡胶塞,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接触【已知:2NaOH+CuSO4=Na2SO4+Cu(OH)2↓】,充分反应后称量。

    数据见表:

    编号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反应前的质量/g

    4.8

    112.6

    118.4

    反应后的质量/g

    8.0

    112.4

    118.4

    (1)、在实验I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
    (2)、实验II中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实验I、实验II不能正确的体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任选一实验说明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4)、实验III能正确体现质量守恒,请从微观的角度阐释,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
  •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可用装置加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3)、双氧水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表达式;可选用仪器D来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与C装置相比,它的优点是;若用装置E收集O2 , 则O2应从端(填“m”或“n”)进入。
  • 13、以下九种物质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暗紫色固体,B、Y为黑色固体,X、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箭号表示生成的意思,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X的化学式
    (2)、写出②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14、微观认识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核心素养,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2)、该反应中的A与D的硫元素质量(“相等”或“不相等”)。
    (3)、请根据图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 15、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氢气燃烧实验开启了人类对水的组成的探究。氢气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清洁的能源,原因是(用化学表达式回答)。
    (2)、如图所示为水电解的实验装置,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3)、对水电解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实验中电解的水中加入Na2SO4 , 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 C、a端连接电源的正极 D、用燃着的木条可以点燃b端气体
    (4)、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使用活性炭,起到作用。
  • 16、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文化遗产,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本草蒙筌》中记载“凡汤中用芒硝、饴糖、阿胶,需候汤熟,绞净清汁”,通过的方法可以去除汤液中的残渣,该方法的实验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芍药是一味常见中药材,可从中提取芍药内酯苷,该物质可治疗多种炎症,也有镇痛、毒品戒断等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理作用。先将96g芍药内酯苷和一定量氧气,在特定菌类作用下生成202.4gCO2和50.4gH2O,则芍药内酯苷的化学式可能为(最简比)。
    (3)、针灸铜人是宋代医学教学模型的主要学具之一。请写出湿法炼铜(铁与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 17、成语是我国文化瑰宝,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铜墙铁壁:一个铜原子;两个亚铁离子
    (2)、聚沙成塔:沙子的主要成分是由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3)、刀耕火种:古人在播种前用火烧野草,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可作钾肥使用,增加产量。表示出碳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
  •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质量 C、在一密闭玻璃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 19、现有两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等且纯净的CuSO4与NH4NO3固体,则两烧杯中的物质氧元素质量比为
    A、4:3 B、1:1 C、2:1 D、2:3
  •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是1:4 B、m的值为64 C、反应后的物质中丁的质量分数最高 D、乙一定是化合物
上一页 768 769 770 771 7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