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8:1 D、油锅、电器着火时都可用水浇灭
  • 2、“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人体缺乏微量元素会得病,应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品 B、实验室中的氯化钠没有毒性,可以品尝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D、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
  •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振荡洗涤    B、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C、溶解    D、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 4、《南充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强市”,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努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下列做法不利于绿色发展的是
    A、大气污染协同防治 B、推动低碳生活方式 C、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堆积垃圾再露天焚烧
  • 5、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 B、火上浇油 C、滴水成冰 D、百炼成钢
  • 6、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图1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择A作发生装置还需对该装置做的改进为。若用C 装置收集氧气,则开始收集的最佳时机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欲收集一 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可使气体通过装置F, 则F中所盛放的药品是试剂名称),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
    (4)、如图2所示,利用气体浓度传感器测量烧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前到全部熄灭后,烧杯 a处和 b 处氧气的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

    ①根据图3的测量结果可知,高的蜡烛熄灭时,其周围的氧气浓度是

    ②由图3可知,两支蜡烛熄灭时氧气浓度均不为0,由此,你得到有关燃烧条件的启示是

  • 7、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其中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2)、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可用来区分软水和硬水。
    (3)、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玻璃管a、b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4)、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又要防治水体污染,请写出一种生活中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 8、我国研制的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的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液氧甲烷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B、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反应后生成的质量比为22:9
  • 9、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蜡烛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碱溶液的 pH>7,碳酸钠溶液的 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 D、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要严禁烟火
  • 10、2024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开启商业首航。建造游轮需要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B、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 11、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16 B、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处表示的是元素符号
  • 12、“甘肃麻辣烫”自2024年3月以来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天南海北的游客已经开始兴冲冲地奔赴与一碗麻辣烫的约会。以下麻辣烫的配菜中富含糖类的是
    A、土豆 B、青菜 C、豆腐 D、鹌鹑蛋
  • 13、在学习碱的知识中,小雅与小礼同学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

    (1)、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性。
    (2)、实验Ⅱ中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实验Ⅱ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雅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小雅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装入A、B中,关闭 K,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A、B 中均无明显变化,再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 A 中仍无明显变化,B 中出现 的现象。小雅认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小礼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礼的理由是

    (3)、小礼借助压强传感器,将实验进行改进,按下图进行实验,测得装置内压强变化情况图所示。

    ①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 (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②对比曲线中 段,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总结:当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时,要证明这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者消失。

  • 14、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请利用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2)、利用图中的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则需要用到 F 装置,应在 F 中装入药品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 15、A~G 均为现阶段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E为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B、C、F 为同一类别且常温下为不同状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1)、E的化学式
    (2)、B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 16、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医疗等领域。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 TiO2)为原料生产钛金属流程如下:

    (1)、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钛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反应①中消耗了12 kg的碳,理论上会产生尾气CO的质量最多为 kg。
    (3)、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该反应是在氩气环境下进行,氩气的作用是
  • 17、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物质是
    (2)、新鲜芋头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_________ 。
    A、食醋 B、肥皂水 C、牙膏
    (3)、医疗上可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电源的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某同学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0%的 Na2CO3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 (填序号)

    A、①②③⑤④ B、②①⑤③④ C、②①③⑤④
  • 19、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图甲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图乙 A、B、C 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图C所示粒子所属元素的符号是
    (3)、氮与氧是不同种元素,二者的本质区别是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资源量占我国总储量的53%,可采资源量占66%。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材料二:海洋是能力出众的“捕碳者”。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这个庞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大约48%被海水吸收。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
    (2)、三大化石燃料是指 、石油和天然气。
    (3)、海洋作为“捕碳者”可以有效缓解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利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并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一页 744 745 746 747 7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