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以CO2H2为原料合成C2H4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1
  • 2、对比分析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认知方法。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O>Si>Fe>Al B、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CO2>O2>H2 C、金属活动性顺序:Mg>Al>Zn>Fe D、原子序数:He<F<Na<S
  • 3、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O B、O2 C、O2 D、2O
  • 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有误的是
    A、CO2的验满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42.0mL液体 D、滴加液体
  • 5、食品问题是2024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A、果汁 B、矿泉水 C、啤酒 D、牛奶
  • 6、2023年12月1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下列做法与会议主题不相符的是
    A、携手构建生态环境共保机制 B、着力破解跨界污染协同治理难题 C、随意开采矿石和地下水 D、健全生活垃圾跨省市收运处置体系
  • 7、在生活中发生的下列现象里,与其他三种现象有本质区别的是
    A、冰雪消融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 8、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该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多次实验,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实验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硫酸铜溶液/g

    80

    80

    90

    氢氧化钠溶液/g

    10

    8

    8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80.2

    78.2

    88.2

    (1)、实验1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g。
    (2)、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9、

    实验小组同学对市面上一款艾草精油自发热鞋垫感兴趣。鞋垫内除了装有发热材料外,还添加艾草中药成分,并采用透气耐磨的无纺布。

    【查阅资料】发热鞋垫主要成分为艾草精油、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各种成分中只有氯化钠含有氯元素)

    【知识应用】

    (1)提取艾草精油的一种方法是将艾叶与水充分浸泡,经蒸馏得到精油和水的混合物,该混合物(选填“是”或“不是”)溶液,收集上层油类物质可获得艾草精油。

    【问题一】自发热鞋垫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撕开自发热鞋垫的包装,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有热量的现象。

    【实验1】为了探究鞋垫中氯化钠的作用、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3)结合反应原理和对比图2中曲线,可知氯化钠能加快氧化反应,判断的依据是

    【问题二】使用过的鞋垫中的固体是否还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

    【实验2】

    (4)步骤一: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 , 可知固体中有铁粉、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步骤二:取少量固体放在燃烧匙中进行图3所示操作。某同学认为实验中“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作为“固体中含有活性炭”的证据不可靠,理由是。该同学重新设计了如图4的实验,最终证明固体中确实含有活性炭。

       

    (6)步骤三: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往滤液中滴加少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固体中含有氯化钠。

    【交流反思】自发热鞋垫在运输时需要注意密封保存。

  • 10、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小组同学用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物质为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制备烧碱(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以上过程,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1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1实验是探究水的组成。为增强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结束后,打开活塞,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b管口,观察到;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2)、图2实验是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依据现象,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C试管中无气泡产生后,继续向C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产生大量气泡,多次重复操作,均可产生大量气泡,可得出结论;称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 12、土壤的酸碱性、是否施加肥料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化学小组的同学准备在校园蔬菜基地内建造塑料大棚,种植西红柿。
    (1)、塑料属于(选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2)、西红柿适宜在pH为6.0-6.8的土壤中生长,该基地土壤的pH为4,为改良酸性土壤,需要在土壤中施加(填俗称);为了使西红柿植株叶色浓绿,需要施加的肥料是(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为了增产还可以施加。(填化学式)气体肥料。
    (3)、建造塑料大棚时选择不锈钢支架。与纯铁支架相比,不锈钢支架具有硬度大、等优点。
  • 13、如图所示为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杠杆已调节水平平衡。先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

    (1)、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选填“上升”或“下降”),若把CO2换成H2(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同样现象。
    (2)、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饱和硝酸钾溶液有晶体析出,饱和石灰水无变化,说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B、乙:滴入少量稀盐酸,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丙: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导电 D、丁:小球弹起的高度越来越低,说明能量不守恒
  • 1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 D、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 16、a、b、c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选项按照a、b、c的顺序符合要求的是

    A、金属材料       合金       金刚石 B、纯净物             氧化物       氧化铜 C、晶体       非晶体       沥青 D、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 17、理化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医院里用紫外线灯灭菌 B、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霉变后的食物不应再食用
  • 18、下列劳动实践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除壶底水垢 B、整理衣柜 C、用漏勺从锅内捞饺子 D、用锄头挖红薯
  • 19、河北省生态环境的口号之一是“用行动守护美丽河北”。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使用可降解塑料 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C、将落叶就地焚烧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 20、向盛有一定质量FeCl2、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使其充分反应(溶液始终未饱和),烧杯中不溶性固体的质量随锌粉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出M点时溶液中的固体,干燥后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B、M到P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增大 C、P点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溶液质量:Q>P
上一页 742 743 744 745 7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