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图像

    实验设计

    向一定量的双氧水加入催化剂硫酸铜

    等质量镁和氧气在密闭容器里充分燃烧

    过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 2、通过物质的不同性质,分别鉴别两组物质:①Na2CO3KClBaNO32CaOH2溶液,都能选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H2SO4 C、ZnSO4溶液 D、Na2CO3溶液
  •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都具有吸水性,所以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4、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C、甲醛可以用海鲜产品防腐 D、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铁溶液 B、金属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C、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D、金属铁与氯化锌溶液反应得到金属锌
  • 6、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H2OCO2 C、紫花前胡醇由32个原子构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7、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生产生活中要节约水资源 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水电解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D、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 8、如图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B

    C

    D

    蒸发结晶

    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检查气密性

    滴管使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滴瓶

    A、A B、B C、C D、D
  • 9、已知某金属材料中含有镁、锌、铁、铜中的两种。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金属材料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如下图所示。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金属材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观察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金属材料中一定有铁,一定没有

    实验完成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中

    ――――

    ―――――

    实验二:

    步骤1:另取金属材料,用砂纸打磨,称量其质量为20g:

    步骤2:将打磨过的金属材料浸入过量的硫酸锌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在一定条件下烘干,称量其质量大于20g:

    步骤3:实验完成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中。

    【得出结论】该金属材料中除铁外,还含有

    【实验反思】步骤2中,“一定条件”指的是

    【拓展提升】小红想对废液缸中的废液进行回收利用。

    请你帮她分析废液成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 10、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装置

    (1)、a的仪器名称为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图D装置检验CO2 , 气体应从(填“b”或“c”)端通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次氯酸钠

    22.7

    26.7

    34.8

    50.0

    52.4

    56.5

    (1)、0℃时,5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g氯化钾。
    (2)、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3)、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g。
  • 12、如图1所示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回答:

    (1)、写出X和氢气合成氨气NH3的化学方程式 , 它的反应类型是
    (2)、合成尿素的方程式为:2NH3+CO2__CONH22+M , 则M的化学式为 , 推测M化学式的依据是
    (3)、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a、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再分离。

    b、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 13、第十九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薪火”火种燃烧(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反应。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的是丙烷C3H8 , 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 14、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化学实验都离不开水。

    根据上图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水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填“a”“b”或“c”)处。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Ⅱ中纱布、小卵石、石英沙、膨松棉在净水中起(填“过滤”或“吸附”)作用。
    (3)、图Ⅲ中集气瓶底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 15、氮化硅是新型陶瓷材料,是新材料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具有非常显著的耐磨损、耐高温、抗腐蚀、抗氧化、电绝缘等性能,它可由石英(二氧化硅)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硅原子;2个氮气分子
    (2)、焦炭的主要成分由(填元素符号)组成。
    (3)、氮化硅中硅、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4和-3,其化学式为
  • 1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事实的是

       

       

       

       

    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氯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

    D.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 17、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6H7O5)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中医常用其治疗流感。明代李挺的《医学入门》中记载了制取没食子酸的方法。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没食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9 B、没食子酸含18个原子 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7∶5 D、没食子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1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表中对物质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通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

    水中氢气、氧气分离出来

    B

    CO具有可燃性和CO2能用于灭火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 19、构价-类二维认知模型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认知方法。如图为氮元素的部分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物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 B、b点物质属于大气污染物 C、c点物质的名称为硝酸 D、d点物质可能是复合肥料
  • 20、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酸性了
上一页 741 742 743 744 7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