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1)将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加入到盛稀盐酸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查阅资料】CaCl2滚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2)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猜想I:只有。
猜想Ⅱ:有。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3)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实验探究】
(4)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 , 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5)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 ,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 , 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课后拓展】丁组同学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6)向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色。(7)点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8)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的离子有(写离子符号) 。 -
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装置序号)。(4)、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其验满的方法是。(5)、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则气体应从(填“b”或“c”)端导入。
-
3、“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1)、镁在反应I中作(填“催化剂”或“反应物”);(2)、操作I的名称是;(3)、反应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4)、滤液的溶质成分有。
-
4、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用分子观点解释,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而水不容易被压缩?(2)、为什么治疗胃酸过多常采用药物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
-
5、碳酸的(Na2CO3),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易浴子水的白色固体,溶液呈酸性。在工业上,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某化工厂使用食盐和其他原料,采用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1)、操作Ⅱ的名称是。(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水。(1)、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图1。
①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杂质是(填“不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②炭滤池中起吸附作用的主要物质是。
(2)、如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2)、t2℃时,将6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g。(3)、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如图2,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_(填字母序号)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
8、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任写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2)、任写出一种固体干燥剂;(3)、任写一种有色阳离子。
-
9、由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2% B、46% C、78% D、无法计算
-
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少量)
加入试剂及用量
除杂操作方法
A
KCl溶液
CaCl2
适量的Na2CO3溶液
过滤、除去滤渣
B
NaCl
Na2CO3
过量的盐酸
加热蒸发
C
Cu(NO3)2
AgNO3
足量铁粉
过滤
D
N2
O2
足量的碳粉
加热
A、A B、B C、C D、D -
11、株洲中车智轨电车,可行驶于虚拟轨道之上,具备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运营灵活等优点。智轨电车建设中广泛应用了金属和金属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炼铁用到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B、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D、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比较Fe、M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
12、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世界粮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化学与农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稻田里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施用尿素即可 B、海水稻在我国首种成功,海水呈弱碱性,其pH>7 C、大米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D、把稻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可产生沼气
-
13、化肥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A、 B、CO(NH2)2 C、 D、
-
14、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O2 B、N2 C、CO D、H2O
-
1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B、 C、 D、
-
16、在预防“新冠”斗争中,喷洒84消毒液(NaClO和NaCl的混合溶液,消毒时起作用的是NaClO)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这说明A、分子可再分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17、H2的制取、储存、释放和利用是氢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1)、H2的制取
我国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H2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相比于电解水制H2 , 写出一条该反应的优点有。
(2)、H2的储存和释放①利用不同材料将H2转化为氢化镁(MgH)是一种新的储氢方法。对比下图两种不同材料的储氢率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②MgH,释氢原理之一为 MgH2+2H2O= Mg(OH)2+ 2H2↑。
计算:要获得2gH2理论上所需MgHz的质量(根据该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3)、氢能的利用近年来,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取得很大进展,氢能源也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但目前仍未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
18、乙醇(C2H5OH)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是利用煤制备乙醇的一种流程
查阅资料:煤主要含有碳、氢、氧、硫等元素。
(1)、“气化”前,需将煤磨细,其目的是。(2)、“气化”:含多个反应,写出C与0,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净化”:为提高产率,需除去等气体杂质(忽略水蒸气的影响).(4)、“合成”①在 320℃、6 MPa时,H2和 CO 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相同条件下,催化剂种类与单位时间内乙醇产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表三种催化剂中,催化剂(填字母)能使反应最快。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b
催化剂 a
催化剂c
单位时间内乙醇产量(mg)
18.9
32.0
13.5
(5)、乙醇可作燃料,这是利用乙醇的(写一条化学性质): -
19、同学们长时间待在紧闭门窗的教室里,常感到昏昏欲睡,敞开门窗后有所缓解。兴趣小组猜测此现象可能和教室内CO,含量有关,开展如下探究。
【问题】“紧闭门窗”和“敞开门窗”教室内 CO,含量有什么差异?
(1)、【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形成以下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比较“紧闭门窗”和“敞开门窗”教室内CO含量
实验用品
集气瓶、玻璃片、量筒、胶头滴管、澄清石灰水、CO2检测仪
操作
观察与记录
1.用集气瓶收集“紧闭门窗”和“敞开门窗”教室内的空气,分别记为样本 A、B(若干组)。
现象不明显
Ш.另取一组样本,分别用 CO2检测仪测量样本 A、B中 CO2含量。
样本A中CO2含量:0.175%
样本B中CO2含量:0.084%
实验结论
CO2含量:样本A样本B(填“>或<或=
实验反思
操作 Ⅱ中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即可)
(2)、【拓展】查阅资料:室内CO,含量大于0.1%时,会使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有同学提出可在教室内放一盆水以降低CO含量,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通过实验发现该方法效果不佳,请你另提出一条降低教室内 CO,含量的安全可行的建议:。
(3)、践行低碳行动,人人有责。同学们设计了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的方案,请完善方案内容。 -
20、古代科技--井盐的开采
将凿空内部的楠竹伸入井底,卤水进入竹子内部装满后再将竹筒打捞上来。
将卤水输送到高高架起的枝条架上,经晾晒浓缩后,进入滤缸。待卤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滤掉后,再放入盐锅中煎盐。
用竹筒输送“火气”至锅底点燃,只见热气腾腾,卤水很快沸腾,制得井盐。打开竹简一看,竹筒没有一点烧焦的痕迹,
(1)、“汲卤”:卤水中含有的氯化钠由Na*和(填符号)构成。(2)、“晒卤”:晾晒使水蒸发的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滤卤”:滤掉的泥沙等杂质属于(填“难溶性”或“可溶性”)物质。(4)、“煎盐”:“热气腾腾”说明“火气”燃烧热量。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竹筒没有一点烧焦的痕迹”的原因可能是。(5)、制井盐的过程,利用了物质性质差异进行混合物分离。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有、洗净、烘干。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