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D、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 2、下列实验与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C、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D、镁条在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燃烧,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
  • 3、电解水是制备氢气的一种方法。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左右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①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填物质名称),可以用检验。若a管中得到5mL气体,则b管中气体体积约为mL。

    ②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能。该实验可说明水是由组成。

    (2)、2023年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若通过电解水的方式获取氢气,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电解72kg水能产生多少氢气?(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 4、实验室需要配制17%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g。
    (2)、B中仪器的名称为;E中玻璃棒的作用
    (3)、若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的示数为3.5g,则小明称得氯化钠的质量实际为g。
    (4)、若用B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5、化学实验能提升科学素养,某学习小组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实验室制备氧气”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组装仪器后,加入药品前,应先

    ②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不变。

    ③如果用装置F来收集取氧气,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填“a”或“b”)处,若复燃,则已满。

    (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色固体,写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的原因是:

    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光。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图⑥的实验现象是

    ③根据上述细铁丝和木炭燃烧的实验,归纳得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 6、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工业上可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尿素CO(NH2)2 , 既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又获得化工产品。请回答以下问题:
    (1)、每个尿素分子中共有个原子:尿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尿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填最简整数比)。
    (3)、60k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kg。
    (4)、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图是尿素包装换上的部分说明,请判断该化肥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按要求填空:

    ①氦气

    ②2个钠离子

    ③硝酸铵

    ④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⑤氢氧化钙

    (2)、请按要求从氮气、氧气、氧化铁、铜、氯化钠五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①一种供给呼吸的气体

    ②一种金属单质

    ③食盐的主要成分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⑤一种氧化物

    (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桂花香: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能够闻到阵阵桂花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②桂花糕:桂花糕味道清香淡雅,富含钙、磷、铁、钾等,易于消化和吸收,补中益气,这里的“钙、磷、铁、钾”指的是(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③我国氢能源汽车采用了第四代以氢气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前景广阔,氢气作为燃料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 8、下列实验与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是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C、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将一定质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含空气)燃烧
  •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单质均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 , 则在O2中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 10、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和分离除杂方法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鉴别蒸馏水和食盐水—分别加热蒸干,观察是否有固体残留 C、鉴别双氧水和水—加入二氧化锰 D、除去水中的色素—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水器
  • 11、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过程中分子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 12、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屠呦呦等人成功研制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13、如图所示,要想将去壳的熟鸡蛋吸入瓶中,可以向装有水的瓶中加入的物质是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 14、古代典籍中“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xAg+2H2S+O2=2Ag2S+2H2O。则x的数值及反应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2 B、4、+2 C、4、-2 D、1、+2
  • 1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 C、一氧化碳 D、氯化钠
  • 16、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分子种类改变 B、氧气能被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药品 B、检验氧气 C、倾倒液体 D、量取水
  • 18、化学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木炭燃烧 C、葡萄酿酒 D、干冰升华
  • 19、一切反应以微观粒子相互作用为基础,用合适的方法计量微粒便于开展科学研究。
    (1)、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这个标准,这种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kg,则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多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数据被确认为国际标准,如锢、钺、锌等。已知一种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65,核电荷数为30,则这种锌原子的中子数为
    (4)、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则一个水分子中的质子数是
    (5)、某原子X的核电荷数为a能够形成Xn- , 另一个原子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 m+ , 则原子Y的质子数是
  • 20、

    通过科学家的努力,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Ⅰ.“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随后1904年提出电子嵌于原子表面的枣糕型原子结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材料二 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1)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带________电。卢瑟福通过实验得出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在下图的三个原子结构模型中,能代表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是________(填序号,后同),能代表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是________。

    (2)分析“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建立过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下题同)。

    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B. 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C. 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D. 对于前人错误的科学理论应该全盘否定,不能借鉴

    (3)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B. 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C. 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 模型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体积大小比例与实际差不多

    Ⅱ.请根据下图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4)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选填下列序号,下同),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

    A.二氧化碳             B.氩气        C.氯化钾        D.铜

    (5)图2中A、B、C三种微粒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7时,则该粒子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A、B两种微粒形成化合物时的个数比为________。

上一页 516 517 518 519 5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