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渍的原理是溶解油渍 B、家用煤气泄漏时扩散出来的 CO 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C、冰箱里有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 D、炉具清洁剂与洁厕灵混用效果更佳
-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的成分以及对应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雨水的 pH<7,形成了酸雨 B、空气中的氖气因为含量较低,所以没有什么用途 C、空气中的氧气能助燃,可以做燃料 D、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
3、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样品(除氯化钠外不含其他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称取该样品12g,充分溶解于水配制成110g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氯化钠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10g。求:(1)、碳酸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2)、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
4、
小明用氢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固体全部溶解)进行探究水的组成实验。
(1)实验1现象:两电极均有气泡产生、c中液面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周围出现了较多白色浑浊物,溶液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溶液中出现的白色浑浊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 :Ca(OH)2;猜想② :CaCO3;猜想③ :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小明从溶液中分离出白色浑浊物,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为mg(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忽略洗涤过程中的损耗)。接着进行了实验2:向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待恢复至室温后,调节量气装置两侧使液面相平,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测得CO2的体积为V mL(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ρg/mL)。[已知:Ca(OH)2+2HCl=CaCl2+2H2O]

(2)实验2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m、V、ρ之间满足________(用>、<或=连接)的关系,则猜想③ 成立。
(4)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的CO2气体的体积偏小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量气装置中所盛液体为蒸馏水 B. 量气装置左侧液体上方有空气未排出 C. 分离出的白色浑浊物未洗涤、烘干就进行实验2 [反思]
(5)实验1中溶液出现CaCO3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
(1)、仪器a的名称是 , 仪器b的名称是。(2)、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3)、实验室制取CO2常选用发生装置C,其优点是。(4)、若用装置F收集CO2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6、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请回答:(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则X的化学式为。(2)、“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图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这里的CO2捕集是一个(填“物理”或“化学”)过程。
(3)、转化法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下图为根据初中化学有关知识,结合有关资料得到的碳的转化关系。
① 若甲为单质,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完成转化Ⅰ,则甲为(填化学式)。
② 转化Ⅳ是将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醇(CH3OH)和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7、重庆一中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相关性质。
(1)、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灯罩的作用是(2)、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3)、装置E的作用是防倒吸。为达到相同目的,本实验还应该在装置之间添加装置E(4)、请在图中将装置F补充完整 , 使F装置既能充分吸收CO2 , 又能处理尾气。
-
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图示完整准确,应在C图中补充1个_____(填“A”或“B”)。A、
B、
(2)、从图A到图C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填化学符号)。(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9、
我国强调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圆梦”小组同学确立了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力求构建碳中和理念,努力践行低碳行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

活动二: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的途径
(1)① 途径一: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 和岩石吸收等。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这一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 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其他人工消耗途径
(2)人工光合作用: , 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活动四:制订生活中的低碳行动方案
(3)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填序号)。
A. 节约用电 B.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 无纸化办公 D. 使用一次性筷子 -
10、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1)、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其中金属的元素符号是。(2)、滴水成冰: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砷元素符号As),三硫化二砷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碳还原氧化铁得到单质铁,所以要得到单质铁,必须使用碳来还原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化合反应只有一种物质生成,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12、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建立认知模型。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A、反应类型
B、化合物微观模型
C、原子结构
D、地壳中元素含量
-
13、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CO2能否与水反应
D、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
14、叶黄素(C40H56O2)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可用于预防黄斑变性眼疾。下列关于叶黄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黄素分子中含有O2 B、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为98 C、叶黄素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叶黄素在氧气中燃烧一定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5、高端芯片将引领中国“新质生产力”,高端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在生产硅的过程中会发生反应: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 C、在反应中体现了Mg的还原性 D、在反应中Mg发生了还原反应
-
16、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10g硫粉和10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一定为20g B、5g食盐加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得到105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消耗的碳的质量 D、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质量均不变
-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装药品
C、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
18、化学应用于生活。下列说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 B、氢气燃烧不产生污染: H2+O2=H2O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
19、唐朝炼丹家马和在《平龙认》中指出:阴气(氧气)还存在于青石、火硝等物质中,用火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火硝的主要成分是KNO3 , KNO3属于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有机物
-
20、如图是某复方亮氨酸颗粒的信息介绍,亮氨酸(C6H12NO2)有助于治疗肝性脑病等系列疾病,请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缬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18)
(1)、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3)、若除亮氨酸外还含有23.6%缬氨酸(C5H12NO2)且其他物质不含氮元素,则每袋颗粒中含多少克氮元素?(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