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所给的信息,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元素 B、二氧化碳 C、碳单质
    (2)、图1是“碳中和”所采用的三种方法。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供给人们呼吸的;这种“碳中和”的方法既属于生物固碳,也属于固碳。
    (3)、CO2在催化作用下可转化为汽油,过程如图2。在反应①中CO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1:1,则另一种生成物是(填写化学式)。反应②生成的(CH2)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将从排放源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海底,是一项碳封存技术。能将CO2气体压入地下实现CO2液态封存,原因是(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 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 3、12.0g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与反应)与100.0g稀盐酸(HCl)完全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为107.6g。(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CaCO3 中Ca、C、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3)、样品中CaCO3 的纯度(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 4、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CO2+2NaOH=Na2CO3 + H2O)

    (1)、甲处的实验现象为 ,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该反应中CuO发生了(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乙装置的作用是
    (3)、丙装置的作用是:① , ②
  • 5、

    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

    实验一:制取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高锰酸钾粉末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得到较干燥的气体,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实验二: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3)甲图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 , 加湿仓中O2流过的路径相当于图(填:乙、丙、丁)。

  • 6、

    某科研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

    (1)在图1实验装置中,橡胶塞和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探究二:CO2的捕集

    (2)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填序号)。

    A. 臭氧层空洞B. 全球气温上升C. 雾霾天气

    (3)实验过程中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图2所示CaCO3分解所得CaO疏松多孔,有利于捕集CO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7、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用上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若注射器Ⅰ中产生 6mL的气体,则若注射器Ⅱ中产生的气体约mL。
    (2)、实验室中常通过操作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19世纪,化学家们将CaH2固体作为贮氢材料,将其加入水中即可得到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已知 A-G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E为气体,固体G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G 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
    (2)、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3)、若D为黑色固体,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燃烧产物F为黑色固体,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9、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
    (2)、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2个镁原子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0、将一定量的木炭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灼烧点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木炭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2.4

    4.8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 a 的值为 1.8g B、如果再增加 1.6 氧气,则没有 X 生成 C、X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1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C、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D、从微观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可以形成原子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13、已知 CaO、CuO、SO2、CO2 等属于氧化物;NH3、CH4、HF、NaH、KH 等属于氢化物。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NaH 中,氢元素显+1价 B、氢化物可理解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氢元素的化合物 C、水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D、氧化物属于含氧化合物
  • 14、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B、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D、压缩装有二氧化碳的密闭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 15、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C、硅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 D、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将氧气降温或加压,会变成淡蓝色液体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CO2 C、将引燃铁丝放在氧气瓶中,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7、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A、C60:60个碳原子 B、氯化锌的化学式:ZnCl C、N2:氮气含两个氮原子 D、3H+:3个氢离子
  •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量取10mL水 C、取少量液体药品 D、过滤
  • 19、下列实验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品红加入水中,形成红色溶液 B、点燃的蜡烛伸入盛有 O2 的瓶中 C、用 6B 铅笔芯做石墨导电实验 D、木炭投入红棕色 NO2 气体中,红棕色消失
  • 20、

    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

    (1)如图,是两杯等体积的水在不同温度下蒸发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已知两杯水的水温分别是50℃和80℃,则温度为50℃的水为(填序号“A”或“B”)。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2)用如图C所示装置探究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生成20mL氢气所需时间。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填“a”或“b”)管,由实验可知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

    [任务三]水的净化过程

    (3)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D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观粒子是

    (4)某同学设计的净水过程如图E所示。物质A是常见混凝剂,操作a的名称是在该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任务四]水蒸气与镁粉的反应制取氢气

    (5)实验装置如图F所示,为了防止玻璃管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选填“A”或“B”)处酒精灯。

    (6)C处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

上一页 952 953 954 955 9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