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0 C、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变化 -
2、某中药中含有的金丝桃苷【C21H20O12】在与病毒的主要蛋白酶的对接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是首个被证明能减缓新冠肺炎病例的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丝桃苷属于氧化物 B、金丝桃苷是由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 C、一个金丝桃苷分子由53个原子构成 D、金丝桃苷中含有三种非金属
-
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方便日常生活,开私家车出行 B、就地焚烧秸秆,减少资源浪费 C、烘托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D、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
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石蜡熔化
B、
电解水
C、
天然气燃烧
D、
植物光合作用
-
5、现有、两支试管,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向、两试管内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下图能正确表示、两支试管放出的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是A、
B、
C、
D、
-
6、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开车又喝酒,亲人两行泪。白酒、红酒和啤酒中均含有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饮酒后酒精可进入人体血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2)、计算92克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7、小红发现切开的苹果会很快变色,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氧气是否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小红提出假设:氧气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老师指导小红要进行对比实验,小红设计并完成了如下2个实验。(1)、实验1:探究使苹果变色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①准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 , B为1瓶空气,C瓶中为空气,3个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

②在C瓶中做红磷燃烧的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
③将大小相同的苹果块依次迅速放入集气瓶A、B和C中,记录苹果的变色时间。
A
B
C
放入苹果起始时间
下午2:00
下午2:00
下午2:00
实验现象
下午2:03
苹果变色
下午2:09
苹果变色
下午2:19
苹果未变色
结论:。
(2)、实验2:探究苹果变色消耗的气体体积。小红为了探查集气瓶A、B中消耗气体的体积,她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后小红记录了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A瓶中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请你在表格中填写B瓶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
A
B
进入水的体积
200mL
42mL
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
50mL
(3)、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写出其中一种因素。 -
8、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2)、A、C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装置A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欲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以将仪器②换成。(4)、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5)、已知:在常温下,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硫化氢气体,在常温下制得。该气体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推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组合是(从A到E中选,填序号)。 -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画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填元素符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
10、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癌药——西达本胺(化学式为C22H19FN4O2)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西达本胺属于氧化物 B、西达本胺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2 C、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
11、每年的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地球从此刻开始”。下列与空气污染无关的是A、回收废旧金属 B、全球气候变暖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
12、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潜水、气焊、急救、炼钢都利用了它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一种污染物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反应
-
13、生命之源——水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说法正确的是A、水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B、水蒸气中的水分子的距离大于冰中的分子距离 C、水中的氢的化合价为+2价 D、地球上的淡水多于海水
-
14、“宏微结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植物园里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我们要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见苯分子,是因为苯分子体积很小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
15、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五氧化二磷、稀有气体、河水 B、干冰、液态氧、空气 C、氯酸钾、氮气、冰水共存物 D、水银、二氧化氮、奶茶
-
16、天宫课堂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中含有约21%氧气、78%氮气、0.7%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1%和78%指的是气体的质量分数 B、该“人造空气”中的主要成分都不是大气污染物 C、红磷在该“人造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用如图所示装置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7、2024年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办。下列奥运会事项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合成场馆建设需要的新型材料 B、高清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C、庆祝活动中的烟花表演 D、用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杀
-
18、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为主题开展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相等;猜想2:不相等。
【查阅资料】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1)、【实验探究】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在烧杯中加入碳酸钠,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将装置放在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流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
将铜粉平铺于锥形瓶的底部,按图A组装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再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将装置冷却,按图B再次称量,记录称取的质量
实验现象
白色粉末逐渐消失,有大量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瓶中铜粉逐渐变为色,天平前后读数一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猜想2成立
猜想1成立
(2)、【讨论分析】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猜想1正确。实验1中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该实验(选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实验改进】在不改变试剂的情况下,小组同学将装置改为密闭容器,如图所示(托盘天平省略)。
小组同学认为实验3中,瓶塞可能被冲开而导致失败,最终选择了实验5进行实验,选择实验5的理由是;没有选择实验4的原因是。
(4)、【反思评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①必须发生化学变化;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中进行。 -
19、根据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择装置AC(或A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对装置进行改进的地方是;若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选填“a”或“b”)端通入。(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验满的方法是。 -
20、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解水的装置中,电源的a端为极,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该电源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出现的现象为 , 该现象说明。(2)、图为水分解过程中的微观粒子变化的部分示意图。
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