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性质等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
    A、液氢用作火箭升空的燃料——可燃性——化学性质 B、石墨用作电刷——导电性——物理性质 C、活性炭用于净化空气——吸附性——化学性质 D、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常温时稳定——化学性质
  • 2、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曾记载了炼锡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2C+SnO2__2CO+Sn ,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 B、SnO2 C、CO D、Sn
  • 3、数字化实验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开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活动。

    (1)、请写出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某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的体积小于空气体积的15 , 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2)、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的探究: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数字传感器测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依据图示信息分析,实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3)、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空气:

    ①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填字母)。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稀有气体          e.二氧化碳

    ②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级别越高则空气污染程度越(填“轻”或“重”),为减少空气污染,在生活中你可以

    ③如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

    (1)、小兰同学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打开止水夹的最佳时机是(填“燃烧刚结束时”或“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还可推论出氮气溶于水。
    (2)、为减小实验误差,小华同学将装置甲改进为装置乙,若试管容积为30mL,实验开始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初始刻度为10mL,红磷燃烧结束并冷却后注射器活塞会停留在刻度mL的位置。
    (3)、借鉴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小明同学又设计了图丙的实验装置,试猜想铜粉可代替红磷的原因
  • 5、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请在合适的位置填写序号: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⑥碳酸氢钠分解产生气泡;⑦电流过大灯丝熔断;⑧酒精能用作燃料。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 6、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基础学科。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人体呼出的气体、④二氧化碳、⑤稀有气体、⑥液氮、⑦氧化汞、⑧澄清石灰水、⑨水、⑩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请从中选出一种纯净物并说明其用途:
  • 7、下列取用液体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滴管用后都要立即清洗 C、实验未说明用量时,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 D、瓶塞取下时应该正放到桌面上
  • 8、如图表示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气体X

    A、N2 B、O2 C、稀有气体 D、CO2
  • 9、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点燃红磷前需夹紧弹簧夹 C、红磷燃烧阶段集气瓶中压强增大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2处
  • 10、下列不符合“安全、绿色”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C、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 1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不包括CO2 B、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D、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 12、拉瓦锡利用如图实验研究空气成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汞槽和曲颈甑中汞的作用都是消耗氧气 B、曲颈甑中的汞量过少不影响测定结果 C、结束加热后不需冷却,立即测量玻璃钟罩中汞柱上升的高度 D、实验结束后,发现曲颈甑中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说明空气为混合物
  • 1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液氧 C、五氧化二磷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 14、国家正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C、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D、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 1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D、白磷自燃
  •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倾倒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 17、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变化角度看:

    实验一和实验二在宏观上的本质区别是。实验二中,两管产生的气体A是(填化学符号,下同),B。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实验三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从微观实质角度看:如图是实验二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

    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该化学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3)、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实验三中,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4)、从水的性质的角度看:A.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为100C , 凝固点为0C;C.具有稳定性,2000C以上可以发生分解;D.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发生分解。上述性质中属于水的物理性质的是(填字母编号,下同);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5)、从物质应用的角度看:氢气作为新能源普遍被人们看好,也被称为21世纪能源。请你说出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之一
  • 18、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

    (1)、如图1,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 ,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的微型实验。已知浓氨水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会产生白烟,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产生白烟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由图2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填“快”或“慢”)。
  • 19、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淡水,自然界中的水必须经过净化后才能饮用。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模拟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取一杯河水,观察、分析其组成,除了含水外,其中还含有等不溶物、以及细菌等,因此天然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将河水分成等量的A、B两杯,向A杯河水中加入明矾固体,观察,发现A杯河水变得较为澄清,你认为加入明矾的作用是。把河水分为两杯进行实验观察的目的是
    (3)、某同学将A杯河水进行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为防止戳破滤纸,玻璃棒需要;滤纸不紧贴漏斗内壁的可能后果是
    (4)、经过滤后得到的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有颜色或异味,可通过利用其性去除颜色或异味。家庭对自来水消毒,一般采用的方法。要得到纯净水,可进行操作。
  • 2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参考化学中药品的取用操作和实验室贮存药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厨房里的食用油最好用盛装(填“细口瓶”或“广口瓶”)。

    ②炒菜时,向锅内倒酱油时,要使酱油瓶的标签

    ③从热水瓶中倒开水,拿下瓶塞(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目的是

    (2)、我国冬奥会速滑馆内,冰面下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实现制冷,而气态的二氧化碳经过压缩机压缩变成具有巨大能量的超临界状态,通过冷凝过程释放能量(如图)。

    ①分子间间距:超临界CO2流体(填“>”“<”或“=”)通常的液态CO2

    ②超临界流体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是一个(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过程。

    (3)、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微观原因
上一页 902 903 904 905 9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