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上图中的红磷替换为铁丝 B、小气球的作用是防止压强过大把塞子冲开 C、红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实验结束后消耗的氧气体积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
2、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C.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D.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是否有水
A、A B、B C、C D、D -
3、下列操作与结果对应的是A、利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刚有气泡产生就收集 B、铁丝在氧气中无法燃烧——集气瓶底部未留少量的水 C、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量多了——俯视读数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时试管炸裂——气密性不好
-
4、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烂 B、人体呼吸 C、汽油燃烧 D、醋的酿造
-
5、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O2和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蜡烛燃烧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B、80s时装置内的氧气浓度比二氧化碳浓度低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只有氮气 D、该实验证明氧气浓度小于18%时,蜡烛无法燃烧 -
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7、如图为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 B、该原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的电子上 D、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
8、观察下列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
9、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表述不符的是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
10、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铜丝制作电线 B、氮气做食品保护气 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D、金属铁制作锅具
-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量取液体
B、
加热液体
C、
滴加液体
D、
闻气体气味
-
12、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aO + H2O → Ca(OH)2 B、CaCO3CaO + CO2 C、CH4 + O2H2O + CO2 D、Zn + HCl → H2 + ZnCl2
-
13、镅(Am)是一种人工获得的放射性元素,具强放射性。这种镅原子的核内有95个质子和14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1 B、95 C、146 D、241
-
14、下列各项物质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SO2 B、O3 C、CO2 D、PM2.5
-
15、对测定空气组成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阿伏加德罗 D、拉瓦锡
-
16、四川省博物院内有各种文物,如青铜器、陶瓷、书画等。下列有关文物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青铜腐蚀 B、墨水氧化 C、布料破损 D、纸张燃烧
-
17、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
18、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A、镁 B、银 C、锌 D、汞
-
19、今年7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主会场东安湖体育场是一座巨大的钢结构建筑,其上有彩釉玻璃组成的放大270万倍的商周时期金饰太阳神鸟图案,是古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钢的强度高 B、彩釉硬度大 C、玻璃透光好 D、黄金耐腐蚀 -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而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 , (写出两条)。(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