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Ⅰ.研究氢、利用氢,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新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电解水生成氢气时,能量转化形式是 , 反应器1: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和H2O。则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2)CaCO3还可以直接分解为CaO和CO2 , 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3)反应器2中、CO与H2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镁基储氢材料(主要成分Mg)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储氢、释氢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转化如下:

(4)储氢过程,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释氢过程:ⅰ.方法I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ⅱ.方法Ⅱ,产生H2的质量(填“<”“=”或“>”)参加反应的MgH2中氢元素的质量。
ⅲ.与方法I相比,方法Ⅱ的优点是(答1条即可)。
-
2、阅读图表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上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硅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②硅的化合物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防火材料,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Na2SiO3中含有的原子团是 (填离子符号),根据硅酸钠的化学式写出硅酸钙的化学式 。
(2)、嫦娥五号实现了月球表面采样返回任务。研究人员发现,带回的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如图为氦-3的原子构成示意图,氦-3的质子数为 。
(3)、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CO2制取甲醇(CH3OH)的转化,该方法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方框处补充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
-
3、
化学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与工程】水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生命之源。202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中国科研工作者将“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玄武岩中的磷灰石[主要成分为]分解,该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2)理论上,通过测量外星球矿样中氢元素的质量,可换算出矿样中水的质量。若某矿样中含氢的质量为 , 则含水的质量。
(3)“生命吸管”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长约 , 重约),里面装有过滤材料和滤芯,其净水过程如图1所示。
①“生命吸管”中的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起到作用;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该过程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离子交换树脂中阳离子交换柱交换过程如图2所示(图中阴离子未画出,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1个可以换出个。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不断循环。图3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的一种用途为;从微观角度分析,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化学与科技】我国科学家在无细胞条件下,以和为原料制得淀粉,代表着人工合成淀粉领域的重大颠覆性和原创性突破,其合成路线图简化如下,回答相关问题:

(5)该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以和为原料制得的淀粉,其组成元素为(填元素符号)。
(6)合成路线图中,“”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黑色球(
)表示碳原子,则白色球(
)表示原子。
-
4、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O2的含量
A、A B、B C、C D、D -
5、下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 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 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 -
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时仅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且着火点低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并相对应的是
性质
用途
A
石墨具有润滑性
石墨可以制造铅笔芯
B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C
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氧气具有助燃性
可做燃料
A、A B、B C、C D、D -
8、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保存至今仍不褪色(墨是由炭黑制成),其原因是A、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B、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炭黑发生了变化 D、碳单质不溶于水
-
9、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微粒个数比为1:1 D、反应后氧气有剩余 -
10、北京时间2024年10月9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在蛋白质研究的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下列有关丙氨酸[CH3CH(NH2)COOH]的说法错误的是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丙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7 C、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73% D、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乙是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C、若硫原子与Y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n等于6 D、图甲、乙中的所有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说明温度高水分子才运动 B、夏日荷香四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秋天落叶纷飞说明了分子是运动的 D、冬天千里冰封,冰都浮在河面上是因为水分子体积膨胀
-
13、用下图装置可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阶段集气瓶中压强增大 B、点燃红磷前需夹紧弹簧夹 C、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2处 -
14、《天工开物》中有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斩竹备料 B、透火焙干 C、捞浆成膜 D、覆帘压纸
-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
试管口塞橡胶塞
B、
往试管里送固体粉末
C、
熄灭酒精灯
D、
给液体加热
-
16、
氧气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着氧气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探究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小组成员使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实验结束后发现测量结果明显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写一点)。
(3)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小组成员设计了如图2所示方案:利用太阳光引燃试管内的白磷,待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在胶塞上插入针头并放入水中。理论上会有mL水进入试管中。

探究二:不同物质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影响
小组成员在做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时不小心把过氧化氢洒到了水泥地上,发现地上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小组成员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除二氧化锰外,水泥是否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以收集10mL氧气所需时间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序号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固体物质质量
时间/s
①
10mL
/
150
②
10mL
水泥块:1g
89
(4)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能得到结论。
(5)为证明水泥块是催化剂,小组成员将实验②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理论上应得到固体质量为。实验证明水泥块确实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6)为完成上述实验中收集10mL氧气所需时间的测定,需要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3所示,与c连接的是(填“a”或“b”)端。若操作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对实验测量结果(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7)小组成员试利用图3装置收集一瓶氧气,集气瓶容积为250mL,瓶内原有水的体积为210mL,当水排完后瓶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精确到0.1%)。
探究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小组成员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8)实验一开始,先点燃①处的酒精灯,等到烧杯中的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点燃②处的酒精灯,原因是 , 请写出②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9)实验结束后,先熄灭①和②处的酒精灯,再不断挤压气阀直至装置冷却的原因是。
-
17、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E、F均为黑色固体,C常用于医疗急救,D是无色液体。“→”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与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A;E。(2)、请写出B与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3)、请写出C与E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E在纯净的C中反应的实验现象是。(4)、B物质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
18、如图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和b的名称:a是 , b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3)、实验室需要一瓶氧气用于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佳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原因是。(4)、实验室常用⑥装置代替②装置,⑥装置的优点是。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5)、氨气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来制备,可选择的制取装置组合是(填序号)。 -
1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重要的化学核心素养。(1)、请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锂;K;氦。(2)、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如图所示,V形槽处盛有浓氨水,玻璃直管处放有滴加无色酚酞的滤纸,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②该同学另取一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将V形槽泡在热水中,发现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3)、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①下列关于变化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A. 是物理变化
B. 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 分子变大了
D.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②在变化Ⅱ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填“分子”或“原子”)。
③图1~3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图(填数字)。
(4)、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A、过氧化氢 B、二氧化锰 C、铁 -
20、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填空。(1)、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可能的后果是。(2)、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填序号)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燃烧匙 ④量筒 ⑤烧杯 ⑥锥形瓶
(3)、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4)、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5)、下列叙述中:①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③硫具有可燃性;④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6)、粮食酿酒的过程发生了(填“化学”或“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