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化学式:CO(NH2)2】的流程。Y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Z是最常见的液体。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在流程图中X是
    (2)、分离液态空气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化学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流程图,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电动汽车通常使用锂电池,如图1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有关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从图1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获得有关锂元素的信息是(写出一条即可)。锂原子和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周期的依据是。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填字母序号);C表示的微观粒子的符号为
  • 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某化学小组取沂河的水进行探究实验。先将水进行如图B操作,操作中缺少一件仪器,其名称是 , 在该实验中它的作用是
    (3)、实验C是通过加热铜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称量装置(铜粉平铺于锥形瓶的底部)的质量为m1.再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的质量为m2 , 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m2(填“>”“<”或“=”)。此实验对铜粉量的多少要求(填“有”或“无”)。
  • 4、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认识物质性质和用途的有效方法是建构知识网络图。小茗同学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以结构图(图1)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

    (1)、氧气的物理性质还有①②两方面,请你写出其中一条物理性质
    (2)、在氧气化学性质中,铁、磷、木炭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如图2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向瓶里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氧气,再将用火柴引燃的铁丝插入氧气中燃烧。

    ①此改进实验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

    A.使实验更简便

    B.可以持续提供所需要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

    C.过氧化氢溶液既是反应物,又起到水的作用

    ②实验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2024年11月4日1时24分,神舟十八号宇航员所乘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路,返回地球家园。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1)、“合”的思想: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的思想: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正极观察到的现象是

    (3)、“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组成。
  • 6、北京时间2024年8月12日凌晨3:00,巴黎奥运会在法兰西体育场胜利闭幕,中国奥运健儿取得了中国代表团海外奥运的最佳成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巴黎奥运会火炬燃料选择了生物丙烷(C3H8),它具有较高的燃烧热值和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燃烧的优点。下图是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①C和O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的原因是

    ②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

    ③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奥运会花样游泳在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举行,比赛池中的水要定期进行净化消毒处理。某实验小组设计泳池水净化模拟实验,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净化游泳池里的水。其中砂滤是利用(填操作名称)原理,除去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利用活性炭可以(填操作名称)水中悬浮的杂质。
  • 7、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与化学息息相关。请回答问题。
    (1)、“围炉煮茶”时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主要成分碳的化学式是
    (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烹饪美食”时加入食盐。在食盐中加碘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的发生,常用加碘酸钾(KIO3)的方法来提供碘。KIO3中含有的阳离子是(填“化学符号”),KIO3中的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鉴别加碘食盐时涉及的反应为:3H2SO4+KIO3+5KI=3I2+3K2SO4+3X , 则可推知X的化学式为
  • 8、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在试管中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B、②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C、③过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④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得到氧气和氢气随时间的变化
  • 9、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NH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g C、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g
  •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检查装置气密性

    A、A B、B C、C D、D
  • 11、“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1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分类观:液氧和水均是氧化物 B、微粒观: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 13、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氦—3是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10吨氦—3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氦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He—3是一种新元素 B、氦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C、图中带负电的微观粒子是质子 D、1个He—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2个电子
  • 14、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B、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Na+ C、碳酸根离子:CO31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3CO2=C+2Na2CO3
  • 15、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放热等现象。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16、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作工业用水 C、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D、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 17、临沂河湾公园依河而建,空气清新,水净草绿,风景如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清新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高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C、清澈透明的沂河水是纯水 D、“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 18、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液氮冷冻麻醉 B、垃圾焚烧发电 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氩氦刀治疗肿瘤
  • 19、

    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了如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分子的运动

    如图1所示,烧杯甲中装有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烧杯乙中装有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乙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乙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乙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理由是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猜想二错误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猜想三正确

    任务二: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3)如图2,A、B、C三个装置中最先看到实验现象的是(填字母),由此可得出温度与分子运动速率的关系是

    任务三: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如图3,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同时用注射器分别向棉纱布上注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

    (4)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根据图中产生白烟的位置得出结论: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其质量成(填“正”或“反”)比。

    任务四:探究分子的其它性质

    (5)如图4,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糖块充分溶解后,液面比水平线(填“高”、“低”或“相平”),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

  • 2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如图是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

    (1)、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应选用(填“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图②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4)、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5)、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的是(填字母,下同),大于6%的是

    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烧杯壁内部沾有少量水

    C.NaCl中有泥沙                           D.水量好后倒入盛NaCl的烧杯中时溅出

    E.称量NaCl时仅在放NaCl的托盘上放了纸片

    F.溶液装瓶时撒到桌面上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