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好纠错本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下列是某同学在整理错题时的笔记内容,其中有错误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Fe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
2、某同学在化学笔记中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氯化镁是由离子构成的,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D、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跟氧气的浓度有关
-
3、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B、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溶剂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D、氯化钠易溶于水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Na+、Cl-的作用不同
-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氢气和液氢均可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氦气化学性质稳定——氦原子最外层不易得失电子 C、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D、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
5、儿童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或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根据如图相关信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钙原子的质量为40.08g C、钙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 D、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
6、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朝向自己或他人 B、倾倒液体时,手心对着标签拿起试剂瓶 C、过滤液体时,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D、闻药品气味时,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 B、预防骨质疏松可适当补充钙元素 C、酒精可以溶解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D、氧气易溶于水,养鱼时鱼缸中无需增氧
-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B、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流 C、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使用低碳燃料,减少CO2排放
-
9、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铜器锈蚀 B、干冰升华 C、苹果腐烂 D、植物生长
-
10、化学学科致力于探索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并应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某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的食品脱氧剂展开如下探究。(1)、验证物质成分
查阅资料:食品脱氧剂可以吸收食品包装内的氧气,“脱氧”一词由此而来;
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食盐。
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设步骤中所有过程都完全进行)

①步骤Ⅰ中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②固体能被磁铁吸引,由此可知固体为(填化学式)
③小组同学进一步对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步骤Ⅲ灼烧后生成的气体含有什么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猜想二:和;猜想三:。
【实验探究】将气体通入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现象与结论】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填物质名称);装置的作用是 , 右侧导管排出的气体可燃,说明猜想(填“一”“二”“三”之一)正确。
(2)、调控反应速率探究活性炭的质量对脱氧速率的影响。
编号
铁粉质量
活性炭质量
食盐水滴数
消耗氧气用时
1
3
100
2
3
106
3
3
141
①下列能表示脱氧速率大小的是(填选项字母)。
A.铁粉的质量
B.活性炭的质量
C.食盐水的滴数
D.消耗氧气所用的时间
②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到实验结论:铁粉质量和食盐水滴数相同时,随着活性炭质量在范围内逐渐增加,脱氧速率逐渐(填“加快”或“减慢”)。
(3)、应用调控观念通过探究,小组同学认识到,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控制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①用天然气做饭时,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时需要(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②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11、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化学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1)、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实验:已知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将稀盐酸和石灰石混合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偏转。请写出一条改进该装置的措施。

②实验:用酒精灯给端铜丝加热分钟。加热前玻璃棒保持水平,加热并冷却后观察到玻璃棒向左侧倾斜,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填“增加”“减少”“不变”之一)。
(2)、过氧化钠(化学式)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某同学向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立即将烧杯放在电子秤上称量,记录电子秤的初始数据为 , 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待冷却后,记录电子秤的数据是 ,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①反应生成的氧气为g。
②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 , 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③该小组同学通过查询资料知道,反应后的溶液可用来配制去污剂,欲将该溶液配成的稀溶液,需要加水。
-
12、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收集的部分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氧气制备的相关化学实验。
(1)、实验室中制取氧气①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相对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填序号字母);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活中制取氧气①家庭制氧机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反应仓相当于实验仪器(填序号字母)。

②加湿过滤仓的作用:一是可以过滤杂质;二是增加氧气湿度;三是可根据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
(3)、自然界中产生氧气——光合作用某同学使用下图装置制氧气,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光照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
①当试管内液面如图所示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②试管内气体的检验方法为。
(4)、空间站中制取氧气——电解水①通过电解水理论上可获得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②已知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质量/全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 请计算电解水制氧气的原子利用率为(精确至)。
-
13、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开发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氢能的生产
目前,常见的氢气制备方法除了电解水制氢法以外,还有如下方法:
1.光催化制氢:在二氧化钛()催化下利用光能分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2.生物质发酵制氢:利用厌氧菌发酵水解淀粉和纤维素得到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氢气。
3.利用天然气制氢:首先在转化炉中,将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余热回收后,在变换塔中,一定条件下,使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1)写出光催化制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生物质发酵法原理如下: , 的化学式是。
(3)天然气制氢工艺中,转化炉中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虚线方框内物质的微观模型图是(填数字序号)。

(4)天然气制氢工艺中,变换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天然气制氢工艺中,分离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可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得到气态的氢气和液态的二氧化碳。此分离原理是利用与的不同。
材料二:新能源电池的使用
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含磷酸铁()、磷酸亚铁锂()的锂电池具有轻便、能量密度高的突出优点。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6)磷酸亚铁锂()中,锂元素显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7)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是。
(8)根据材料信息,图2中段曲线,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电池电阻增加的原因是。
-
14、请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5个钙原子;
②2个氧分子;
③3个镁离子;
④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⑤氯化铜;
(2)、化生万物,创造美好。

①引领通信变革:近年来一些手机厂商陆续开发可折叠手机。化学物质吡唑啉是生产折叠手机用到的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其化学式为。吡唑啉属于(填“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之一);吡唑啉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是(填最简整数比)。
②保障农业生产:尿素化肥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尿素的化学式 ,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如图2所示,某尿素化肥的包装袋土标着含氮量大于等于 , 国家质量标准规定,市场上出售的尿素产品中,尿素含量在以上为一级品,经计算这批尿素产品(填“是”或“不是”)一级品。
③发现新型结构: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就可以结成冰,俗称“热冰”,图3为其计算机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从运动转变为不再运动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
15、密闭容器中盛有和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全部转化为、和 , 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质量为 ,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的质量为 B、反应前和的质量比为 C、生成的质量为 D、生成和的微粒个数比为
-
16、利用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可得到合成气(和),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催化剂表面同时发生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当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变大,会影响催化剂与反应物接触而使反应减慢。其他条件相同时,积碳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积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C、积碳量增加的原因是积碳反应产生的碳量高于消碳反应消耗的碳量 D、在催化剂作用下,和得到合成气的反应适宜在时进行 -
17、化学实验课上,某小组同学探究在不加催化剂的情况下氯酸钾受热是否会产生氧气。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氯酸钾后,将高温传感器探头插入试剂内,把氧气传感器插放在试管口,如图1所示。测定试管中氧气含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已知:氯酸钾的熔点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试管口向上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受热熔化的氯酸钾流出试管 B、氯酸钾加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氯酸钾分解前氧气含量在一段时间内略有下降,原因可能是空气受热膨胀,变得稀薄 D、该实验证明不加催化剂,氯酸钾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 -
18、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中的
通过灼热的碳粉
B
除去水中的异味和颜色
加入活性炭
C
鉴别氮气与氧气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鉴别矿泉水和蒸馏水
滴在玻璃片上蒸干,观察是否有固体残留
A、A B、B C、C D、D -
19、实验探究是解决化学问题最重要的手段。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C、
测定氧气含量
D、
探究分子的运动
-
20、某同学使用激光手电引燃红磷(如下图所示)。下列图像中能够体现该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