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化学观念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水和三氧化二铁都是氧化物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
  • 2、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锂电池驱动,生产锂电池时可用碳酸乙烯酯(C3H4O3)作为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B、碳酸乙烯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C、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D、碳酸乙烯酯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 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移走蒸发皿 D、过滤
  • 4、 在食品中添加含钙元素的化合物,可以预防(   )
    A、龋齿 B、贫血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 5、 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
    A、KCl B、NaNO3 C、NH4Cl D、CO(NH2)2
  • 6、 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甘肃,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相符的是(   )
    A、外出多开私家车 B、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餐具 D、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 7、某校化学小组利用某品牌钙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12.5克钙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g。
    (2)、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8、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用品有: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紫色石蕊溶液、稀盐酸、无色酚酞溶液、蒸馏水、氧化铁及所需的各种仪器。

    【问题1引领】如何证明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实验活动1】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观点表达】

    (1)实验活动1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通过酚酞溶液颜色由 , 证明氢氧化钙消失,从而证明了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问题2引领】如果没有先滴加酚酞溶液,如何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呢?

    【实验活动2】大家又进行了实验活动2(见图示)的实验:

    【观察思考】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各自实验后的无色溶液M,做了以下实验并记录现象:

    甲同学:向溶液M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乙同学:向溶液M中加入镁粉,发现没有气泡产生。

    丙同学:向溶液M中加入氧化铁固体,无明显现象。

    【归纳总结】

    从以下两个角度可以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一是生成其他物质,二是反应物消失。

    (2)小组同学认为三位同学的方案都可以证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中(填“甲”、“乙”或“丙”)同学通过证明氢氧化钙消失,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思维引领】

    (3)小组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原因是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反应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且溶液变成 , 而溶液M中加入氧化铁固体后,无明显现象,说明

    【整理提升】上述两个实验活动都是通过证明反应物消失来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

    【数形结合】小组长根据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绘制了下图。

    (4)能表示图中C点溶液中粒子存在的微观模拟图示为(填“①”或“②”或“③”)。

  • 9、某兴趣小组展示了两个趣味实验。
    (1)、“火焰分割”。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甲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乙所示。

    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b吸收热量,(选填字母)。

    A.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B.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如下图所示,依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将4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2)、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
    (3)、把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1、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柠檬酸与小苏打自制苏打水

    柠檬酸与小苏打可以产生CO2

    B

    KNO3溶液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

    KNO3是复合肥料

    C

    用铝合金制作门窗

    铝的金属活动性弱

    D

    向种植蔬菜的大棚内补充CO2

    CO2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A、A B、B C、C D、D
  • 1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 C、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 13、《本草纲目》记载食肉桂能“面生光华”。肉桂酸(C9H8O2)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桂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直接构成 B、肉桂酸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 D、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 14、小鹏的午餐食谱为:米饭、鸡肉、麻婆豆腐、鸡蛋汤。为了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A、烤鸭 B、鱼块 C、排骨 D、白菜
  • 15、中国诗词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稻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1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硫 C、氮气 D、二氧化碳
  • 17、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与深厚底蕴。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的原理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粮食酿醋 B、用活字印刷 C、用磁石指南 D、用甲骨刻字
  • 18、实验室用 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2g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3)、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9、

    耕地盐碱化影响粮食安全,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兴趣小组开展了与土壤盐碱化相关的探究活动。

    原因:由农业灌溉或化肥施用引起的土壤盐碱化如图所示,当进入土壤中盐的量超出植物的吸收能力时,随着水分蒸发,残留的盐导致土壤盐碱化。

    检测:

    (1)配制土壤样品浸出液,用pH试纸测定,若pH>7 , 则浸出液显性。

    探究:某地土壤盐碱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教师提供模拟盐碱化土壤样品浸出液。

    【查阅资料】BaCl2易溶于水;BaC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BaSO4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

    【提出问题】样品中的钠盐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1:Na2CO3;猜想2:;猜想3: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3)取少量浸出液分别加入试管A、B中: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向A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浸出液中含Na2SO4

    2

    向B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浸出液中含Na2CO3

    【分析评价】

    (4)有同学认为实验1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补充实验】

    (5)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3

    向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猜想3成立

    (6)交流: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有(多选,填字母标号)。

    a.合理施肥             b.引海水灌溉             c.用熟石灰改良             d.种植耐盐碱作物

  • 2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在A-E中选择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组合为(填字母)。
    (3)、选择B发生装置的突出优点是
    (4)、在G装置中装入浓硫酸可干燥O2 , 该气体从端进入(填“b”或“c”)。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